每年的大齋期第一主日,福音經課都會選自三卷共觀福音中耶穌受試探的故事。今年是丙年,選讀的是路加福音四章1-13節。
承接耶穌受洗是被宣告是上帝的兒子(三22)和族譜的描述(三23 - 38)後,如三篇福音書一樣,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1)。耶穌到曠野受試探,是聖靈的引領(可一12、太四1)。因此,他受試探,不是孤身一人,而是聖靈與他同在。
曠野,傳統上是人見到上帝的地方,如摩西見焚而不毀的荊棘(出三1-14)、以及夏甲和以實瑪利被亞伯拉罕放逐時的經歷(創廿一14-16)。這裏或許也讓我們反思一下,在面對試探時,會否也是讓我們遇見上帝的機會?
耶穌受魔鬼試探40天(2)。「40」,讓我們都聯想到昔日以色人在曠野40年的流浪。在這40天中,他沒有吃甚麼,所以去到第40天,他餓了。接着,魔鬼就以此作為第一個試探(3)(和馬太福音一樣)。魔鬼的試探,是要耶穌為自己用神權神蹟去讓自己得益,從而偏離上帝差聖子來為世人的本意。耶穌以申命記八章3節「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回應,這是摩西在曠野向第二、三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重申耶和華上帝的命令的篇章,提到「飢餓」是耶和華上帝對子民的磨煉和考驗,要知道子民是否願意遵守上帝的誡命(申八2),而上帝在子民飢餓時,賜下嗎哪,是要子民知道,「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4,引自申八3)。昔日第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因着對前路的惶恐而埋怨上帝帶他們出埃及(民十四1-10),上帝就懲罰他們在曠野流浪40年(民十四34)。然而,這40年,並非對以色列人的離棄,而是讓以色列人回轉,藉「飢餓」而同時有着上帝賜予的嗎哪,知道生命的一切並非靠自己,而是靠上帝的道。魔鬼沿用昔日以色列人對耶和華上帝之猜疑來試探耶穌,聖子就以上帝當日的教導,使魔鬼無言。今日,有甚麼事,也令你想靠上帝給你的恩賜,卻為自己的益處而作?
第二和第三個試探的次序,是有別於馬太福音的描述(太四5-10)。路加試探的流程是:
地點:曠野 — 世界 — 耶路撒冷
內容:食物 — 榮華 — 權能。
這也是路加往後的脈絡,因路加特別着重耶路撒冷和聖殿中耶穌的教導和經歷。
第二個試探,魔鬼帶耶穌上高山,看到「天下萬國」(5),即是「世界」。在6-7節魔鬼話「權柄和榮華」原是(上帝)交給魔鬼,而這個描述在馬太福音是沒有的,或許這是呼應二章1節寫到當時是羅馬凱撒統治的「世界」,猶如「權柄和榮華」是魔鬼掌管(羅馬人視凱撒為大神之子,而猶太人只信獨一上帝,其他的「神明」都是出於魔鬼的偶像)。因此,下拜魔鬼猶如下拜凱撒,即服從「非上帝」的人,以換取地上的事物,這就是代表「榮華」。這裏,耶穌再以摩西的講章(8,引自申六13)來回應,指出世間的主,是上帝,而非魔鬼和凱撒。在這裏,也邀請你想想,誰是你的凱撒?
第三個試探,魔鬼帶耶穌到耶路撒冷的聖殿頂上(9)。這次魔鬼再以第一個試探中對耶穌稱呼為「上帝的兒子」,叫耶穌跳下來,並引詩篇九十一篇11-12節摩西的禱詞,指出上帝一定不會讓耶穌「跌死」。這裏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提醒,就是魔鬼也會以聖經來誘惑人。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事實上,從常理推想,耶穌既然是上帝的兒子,上帝就不得不保護耶穌,而魔鬼還引經據典,就更強力地說服耶穌應該要試探上帝和自己的關係。然而,這種想法,正正也是當時的法利賽人藉着律法妄想自己操控上帝的救贖之路。耶穌同樣以摩西的講章(12,引自申六16)來回應,指出上帝是世間的主,有着絕對的主權,是不可試探(也無權試探),而耶穌是聖子,表示魔鬼更無權試探耶穌和上帝之間的連結。而事實上,這個第三試探,也隱示了聖子為世人而受難。在這裏,也邀請你想想,你在哪裏,曾想借上帝之名,試圖想取得主權,使你和別人離開上主?
今天,試探仍充斥着天下萬國,求主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