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主日的福音故事記載耶穌第三次需要離開自己身處的地方。每一次的搬遷都和舊約《聖經》的預言有關係的。耶穌基督在伯利恆出生應驗了先知的話:「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統治者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馬太福音2:6)因為要逃避希律王的殺害,約瑟和馬利亞帶同耶穌離開本國,去到埃及避難。《聖經》記載耶穌基督一家住在埃及,直到希律王死後才回到以色列。「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召我的兒子出來。』」(馬太福音2:15)希律王死後,雖然約瑟帶同家人回到以色列,但是他知道亞基老繼承希律作猶太人的王,而且有得到主的指示,所以他們便搬往加利利境內的拿撒勒城居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他將稱為拿撒勒人。』」(馬太福音2:23)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回到加利利,之後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住在那裏。如此一來,「這是要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馬太福音4:14)總而言之,每一次耶穌轉變地方居住都不是出於人的意願,已是上帝精心地安排了耶穌基督在這些地方。耶穌沒有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接受天父上帝的呼召,四處宣揚上帝的救恩,去尋找那些無論身在何處都需要上帝話語的人。正如今個主日的經課內,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所說:「那坐在黑暗裏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馬太福音4:16)
上帝已應許光要觸及萬國。光已經到達那些從前居住在黑暗和死亡中的人。耶穌來到他們身邊,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成為他們的鄰居而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此外,耶穌的第一個傳道地點被稱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從一開始與預言的應許一致,耶穌福音是無分國界,上帝的道是要傳給萬民聽的。在迦百農,耶穌基督延續了施洗約翰的宣言。「在那些日子,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宣講:『你們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馬太福音3:1-2)兩者的基本宣告是相同的。後來,耶穌差派他的門徒傳講同樣的信息(馬太福音10:7)。今個主日的福音故事記載「從那時候,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馬太福音4:17)
之後,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得烈,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太福音4:19)他們立刻跟從他。耶穌呼召雅各和約翰,他們也立刻放棄自己的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跟從耶穌基督。每個人都沒有理由離開他們目前的生活方式。每個人似乎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而兩次的呼召都反應出他們希望生命中有改變,所以他們義無反顧地跟從了耶穌基督。耶穌開始召集他的門徒後,就轉身去做他的工作。他在會堂裏教導,宣布天國的福音。耶穌使病人和體弱者痊愈。這些將是馬太福音中耶穌日常工作的特徵。教導、宣揚天國的福音和醫治是耶穌所行的事工的整體,是不能夠分開的。在耶穌的事工中講道、教導和醫治的密切聯繫是至關重要的。
「天國近了」的宣告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不僅僅是一種教導,而是一系列旨在為個人和社區帶來完整性的行動。上帝的國已經來臨,不僅因為耶穌說出天國的存在,還因為他願意醫治病人,使破碎的人痊愈。福音指出所有人都犯了罪,宣告人要悔改。同一時候,福音宣告上帝國降臨。因着上帝的救恩,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而犧牲,人可以有一個新的生命,活出天國的樣式。
在今個主日的福音經課的最後一節經文中,耶穌親自開始實施上帝國的統治。他宣告並揭示上帝的光照亮黑暗世界,上帝的統治戰勝了邪惡和死亡的力量。宣告「你們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的使命從約翰到耶穌,再到門徒,最後傳給門徒所帶領的早期教會。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都是蒙召繼續履行這使命,仿效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宣講、教導和繼續醫治的工作,在生命當中活出天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