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主日的福音經課中,耶穌向門徒說明他自己的身份和在世的使命。耶穌帶着門徒往加利利湖以北的地方走,來到凱撒利亞‧腓立比。耶穌就在這個時候問門徒兩個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13節)和「你們說我是誰?」(15節)關於第一個問題,門徒指出有許多人認為耶穌是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或另一位復活的先知。當問第二個問題的時候,西門‧彼得便給了一個非常正確的答案:「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16節)耶穌說彼得的回答不是來自人,而是上帝給人恩典的啟示。(17節)「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啟示你的,而是我在天上的父啟示的。」(17節)耶穌形容彼得是有福的,並且對他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18-19節)。這是新約《聖經》中第一次使用「教會」一詞。雖然這個詞在新約聖經的其餘部分中經常出現,但在四卷福音書中,「教會」一詞只出現在馬太福音16:18和18:17。耶穌強調教會是被蒙召的一群,是屬於基督的,而她的價值是源於永生上帝兒子的。耶穌將屬他的子民聚集在一起,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以至於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耶穌的教會。從這一點開始,福音故事就與耶穌的受難、死亡和復活聯繫在一起。《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向門徒說:「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和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天復活。」(馬太福音16:21)在這基礎上,耶穌將「教會」與天國聯繫起來(16:19)。教會緊記自己和基督的緊密關係,持守使命,縱然在往後的日子面對千般危難,依然能夠宣認耶穌基督是彌賽亞,是君王和救主。正如彼得所說的話不是靠着人的能力,教會不會因為在世的成果而自滿,而是知道所傳的道和一切的成果都是從上帝而來的恩典。這是教會永不失敗的任務和承諾。因此,在使徒時代,彼得能夠繼續教導教會宣認耶穌基督為教會的磐石及唯一存在的目的:「要親近主,他是活石,雖然被人所丟棄,卻是上帝所揀選、所珍貴的。你們作為活石,要被建造成屬靈的殿,成為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獻上蒙上帝悅納的屬靈祭物。」(彼得前書2:4-5)每一位信徒都是「活石」, 是要被基督所建立的。我們除了口中宣講耶穌是主,更加要在生活當中履行被交託天國鑰匙的使命,活出上帝的恩典,建立復和的關係,榮耀上帝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