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將臨期第一主日,教會年曆新的一年開始,而本年是讀經表的乙年,福音經課主要是選自馬可福音,一如既往,將臨期的主題是警醒、準備;有趣的是每年的首個主日是選自福音書耶穌的最後講論,甚至是他的遺訓。今天福音經課是選自馬可福音第13章,亦是在整卷馬可福音中,耶穌惟一環繞一個課題作出的長篇論述。整章書一般被稱「小啟示錄」、充滿末世啟示的內容,亦同時是耶穌的告別遺訓,對門徒的最後勸勉。然而,馬可福音把耶穌的受苦、死和復活連繫於上帝的終極審判,作者要求他的讀者,就是在患難中堅守信仰的基督徒,去留意那些預兆及將要來的迫逼,更重要是人子的來臨,使他們一方面明白地上的苦難是必然的,然而這些是暫時的,而耶穌和信徒的受苦最終會帶來世界終極的救贖。整段經文主要分成三部份:(1) 24-27節-現狀將會被打破:描述整個宇宙的陷落,星際秩序的顛倒,這裏引用了以賽亞書13:10-「天上的星宿都不發光,太陽一升起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和34:4-「天上萬象都要朽壞,天被捲起,有如書卷,其上的萬象盡都衰殘;如葡萄樹的葉子凋落,又如無花果樹枯萎一樣」,這些皆是舊約先知傳統中「耶和華的日子」的景像;這時人子將駕雲而來,就如但以理書7:13-「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看哪,有一位像人子的,駕着天上的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而那些被揀選的將被招聚,而上帝的榮耀將完全彰顯。從這裏看到,耶穌要肯定那些為耶穌而堅守信仰的人,將會得到應得的賞報;上帝必藉着人子介入歷史,縱然物質世界面臨它的終局,上帝卻仍臨在當中。(2) 28-31節-無花果樹的比喻:耶穌在這裏用了無花果樹去看到一個正面的盼望,回應在第11章耶穌詛咒一棵無花果樹,而這裏耶穌卻用了一棵無花果樹去描述那些事發生的臨近,一方面從冬天無花果樹看似毫無生命,毫無盼望,而忽然卻能長出枝葉來;馬可福音突出了事情發展的一種方向和先後次序,耶穌是光榮進入耶路撒冷,詛咒無花果樹後,才潔淨聖殿,耶穌一方面用無花果樹去描述審判(以賽亞書34:4),世界的終結和聖殿的毀滅連在一起,然而耶穌卻道出一份盼望和事情發生之先後次序,亦說到救贖像春天在冬天後,必然來到的肯定,而另一方面亦說明人子來臨的臨近,和耶穌是永恆不變的真理。(3) 32-37節-看門人的比喻:延續上一個主題,說人子來臨的臨近,在這比喻卻強調在等待人子來臨之前有一段黑暗的時空,信徒所能做到就是要常作準備,時刻警醒,因為是沒有人知道人子是甚麼時候來到。在33,35和37節三次重複提醒:「你們要謹慎,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時刻幾時來到」,是否預表門徒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去呼喚他們警醒三次(14:32-42),其中耶穌提醒彼得:「總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由此看到,信徒在等待基督再次來到時,在黑暗中我們昏睡,而沉淪,但耶穌卻指出黎明就快到來,我們要在禱告中保持警醒和準備。在將臨期第一主日,是一個重生、更新的開始,這段經課不單要我面對世界的困境時,滿有信心和盼望,肯定地等待基督的再臨,亦使我們反思我們存在的終極根源,亦看到我們正走在回到上帝那裏的路上,從這個認識上我們怎樣去活着,善用我們的生命,更能好好準備去迎接基督?
pasting今天是將臨期第一主日,教會年曆新的一年開始,而本年是讀經表的乙年,福音經課主要是選自馬可福音,一如既往,將臨期的主題是警醒、準備;有趣的是每年的首個主日是選自福音書耶穌的最後講論,甚至是他的遺訓。今天福音經課是選自馬可福音第13章,亦是在整卷馬可福音中,耶穌惟一環繞一個課題作出的長篇論述。整章書一般被稱「小啟示錄」、充滿末世啟示的內容,亦同時是耶穌的告別遺訓,對門徒的最後勸勉。然而,馬可福音把耶穌的受苦、死和復活連繫於上帝的終極審判,作者要求他的讀者,就是在患難中堅守信仰的基督徒,去留意那些預兆及將要來的迫逼,更重要是人子的來臨,使他們一方面明白地上的苦難是必然的,然而這些是暫時的,而耶穌和信徒的受苦最終會帶來世界終極的救贖。整段經文主要分成三部份:(1) 24-27節-現狀將會被打破:描述整個宇宙的陷落,星際秩序的顛倒,這裏引用了以賽亞書13:10-「天上的星宿都不發光,太陽一升起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和34:4-「天上萬象都要朽壞,天被捲起,有如書卷,其上的萬象盡都衰殘;如葡萄樹的葉子凋落,又如無花果樹枯萎一樣」,這些皆是舊約先知傳統中「耶和華的日子」的景像;這時人子將駕雲而來,就如但以理書7:13-「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看哪,有一位像人子的,駕着天上的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而那些被揀選的將被招聚,而上帝的榮耀將完全彰顯。從這裏看到,耶穌要肯定那些為耶穌而堅守信仰的人,將會得到應得的賞報;上帝必藉着人子介入歷史,縱然物質世界面臨它的終局,上帝卻仍臨在當中。(2) 28-31節-無花果樹的比喻:耶穌在這裏用了無花果樹去看到一個正面的盼望,回應在第11章耶穌詛咒一棵無花果樹,而這裏耶穌卻用了一棵無花果樹去描述那些事發生的臨近,一方面從冬天無花果樹看似毫無生命,毫無盼望,而忽然卻能長出枝葉來;馬可福音突出了事情發展的一種方向和先後次序,耶穌是光榮進入耶路撒冷,詛咒無花果樹後,才潔淨聖殿,耶穌一方面用無花果樹去描述審判(以賽亞書34:4),世界的終結和聖殿的毀滅連在一起,然而耶穌卻道出一份盼望和事情發生之先後次序,亦說到救贖像春天在冬天後,必然來到的肯定,而另一方面亦說明人子來臨的臨近,和耶穌是永恆不變的真理。(3) 32-37節-看門人的比喻:延續上一個主題,說人子來臨的臨近,在這比喻卻強調在等待人子來臨之前有一段黑暗的時空,信徒所能做到就是要常作準備,時刻警醒,因為是沒有人知道人子是甚麼時候來到。在33,35和37節三次重複提醒:「你們要謹慎,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時刻幾時來到」,是否預表門徒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去呼喚他們警醒三次(14:32-42),其中耶穌提醒彼得:「總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由此看到,信徒在等待基督再次來到時,在黑暗中我們昏睡,而沉淪,但耶穌卻指出黎明就快到來,我們要在禱告中保持警醒和準備。在將臨期第一主日,是一個重生、更新的開始,這段經課不單要我面對世界的困境時,滿有信心和盼望,肯定地等待基督的再臨,亦使我們反思我們存在的終極根源,亦看到我們正走在回到上帝那裏的路上,從這個認識上我們怎樣去活着,善用我們的生命,更能好好準備去迎接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