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福音經課路加福音2:22-40記述馬利亞、約瑟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聖殿作「首生嬰孩奉獻禮」。正如23節所記:「律法書上所記:『凡頭生的男子必歸主』」,這段引用源自於《出埃及記》13:1-2,11-16。這奉獻首生嬰孩禮,是紀念昔日以色列民藉十災最後一災,即埃及所有一切首生的皆滅絕而得着拯救,以致從為奴之家,成為自由的子民。故此在猶太一切首生的動物與嬰孩,皆要進行奉獻禮,並按照律法以羔羊或雛鴿作贖回。從22、27與39節,我們可以發現經文多次強調馬利亞、約瑟從耶穌的出生到成長都全心跟從摩西律法。這樣一方面告訴我們耶穌所成長的家庭承傳了猶太人宗教傳統,耶穌一家是不折不扣的猶太人,路加藉耶穌少時的傳統猶太人生活、對律法與宗教傳統的順服,引證了耶穌的降生與教導並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以生活的見證成全律法。福音書記載耶穌的屬靈成長見證,是由他的父母對律法的服從,對宗教的敬虔,對上帝的順服開始,今日當我們期望下一代可以成為敬虔的人,或許我們都要捫心自問,我們在家庭中、在教會裏有否做好宗教教育,我們有否做好我們的言與身教?路加福音一方面強調耶穌遵行律法的教導,另一方面在25-27節強調聖靈的運行,這正是路加福音一個重要主題—強調「聖靈」的臨在。經文中提到西面是一個公義又敬虔的「上帝僕人」,因此藉著聖靈感動,西面除了能夠看見並抱着「主所立的基督」,他更以頌歌稱頌上帝奇妙的救恩,成為傳誦至今,我們仍唱頌的《西面頌》(或公禱書稱為《求主頌》)。藉着西面的頌歌,呼應救主降生天使的喜訊:「一個關乎萬民」(2:11)的信息,主基督的降生,就是「啟示外邦人的光」。接着,當西面祝福他們後,他更對馬利亞說出預言。部分學者根據這個預言,推測假若預言屬實,是否引證了教會傳統的推論,約瑟在耶穌傳道生活之前已經離世。因為預言中,約瑟並沒有看見孩子被立、成為毀謗的對象,甚至沒有「心要被劍刺透」的傷痛。此外,經文中提及耶穌「叫以色列民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是指着當猶太人聽到耶穌的教導與見證,一些人會選擇成為信徒,跟隨主耶穌,但亦有部分人選擇反對、逃避他的教導。而耶穌的教導與言行,正如經文所指:「叫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在耶穌—這世界之光中,萬事都被顯明,誰是活在光明之中,誰被罪惡桎梏者,都被顯露出來。正如部分學者理解,路加記述除了西面在奉獻首生禮中得以看見基督外,女先知亞拿亦同樣見證。亞拿的宗教敬虔與西面的公義虔誠並列,正表達路加對於女性在上帝國度同被重視。然而,不論是男的、女的,西面與亞拿同樣表現了上帝僕人對上主的敬虔與信靠,一位對於上主的應許信誠不變、一位終身守候聖殿禱告侍奉忠貞不移,兩位屬靈的長者對上主的等候,正正提醒我們信徒,我們可有虔敬侍主,以我們的生命,從年少到年老,都竭誠盡志,為上帝為教會獻上自己呢?猶太人昔日以首生嬰孩奉獻作為回應上帝昔日的救恩,今日我們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恩情,我們又獻上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