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佳每年的顯現日(1月6日)後的主日是基督領洗日,讓我們從耶穌基督在世第一件事跡中,認識耶穌所帶來救贖的意義:首先,耶穌的身份被宣告出來,聲音從天上來:「這是我的愛子」;第二,是聖靈落在耶穌身上,在他開始地上的工作之前,被膏立成為彌賽亞;第三,耶穌接受洗禮是願意分擔人的罪,因他的受洗,信而受洗的人就能得到赦罪的力量。今天馬可福音1:4-11有關耶穌的洗禮,是放在整卷福音書的開頭部分,作者說出全書的題目:「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就引用舊約的一段經文作引子,帶我們去到曠野帶出約翰。他在曠野的工作,一方面是根據當時一些猶太末世的期待,彌賽亞將會在曠野中出現;另一方面,曠野亦是為悔改作預備的地方,就如死海群體,他們要離開不敬虔人的地方去到曠野那裏,建立一個等待彌賽亞來臨得贖的群體。馬可福音給約翰一個獨特的稱呼「施洗約翰」,這稱謂表明他的工作,而這洗禮是有關「悔改」的洗禮,悔改原文是「思想上的改變」,一般有悔疚的意思,對過去所做的事而產生意念上的轉變,這裏是強調生命的改變。馬可福音更詳細描述約翰的起居和生活,是非常配合他在曠野的生活,象徵是一位先知(撒迦利亞書13:4-穿毛皮外袍),他所吃的亦都合乎律法的教導,然而,約翰的宣講的中心是指向耶穌,他用了三方面自己和耶穌比較,(一)耶穌的能力比他大;(二)耶穌的身份比他尊貴,他不配給耶穌解鞋帶,表示約翰覺得他連做耶穌的學生都不配;(三)他的洗禮比起耶穌用聖靈的洗,只是一種預備,亦是一次過的,強調耶穌作為彌賽亞,並不單是以人的樣式,他就是上帝本身,把聖靈傾流,澆灌在所有人身上。耶穌受洗的描述(9-11節),以「那時」作為連接上一段約翰的宣告,使我們看到耶穌就是那位約翰所預期要來的那一位,除了敘述耶穌是來自「拿撒勒」及提到約旦河,這裏沒有提供耶穌任何的背景和出身的資料,只是強調從水裏出來,從內容暗示了耶穌是獨自一人接受洗禮,而天上的聲音是向他所講的。在1:10看見天裂開了,裂開這詞象徵上帝從天上的居所下來拯救他的百姓(以賽亞書64:1-願你破天而降);聖靈降下來,表達一個全新的創造(創世記1:2-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同時,在舊約傳統中上帝的靈會臨在一些人身上,特別是領袖、先知和皇帝,給他們能力和身份去完成上帝給他們的差事,(所羅門詩篇17.37),而亦有猶太文獻記載聖靈彷彿鴿子,不是單是聖靈的形狀,而是像鴿子般的動態和活潑;從天上來的聲音是上帝親自宣布耶穌的身份:「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愛你。」就像耶和華在詩篇2:7向皇帝宣布-你是我的兒子,而同時在以賽亞書42:1-耶和華心裏所喜悦的乃是揀選的僕人,把耶穌的工作和使命連繫到受苦僕人身上。從馬可福音描述中,看到耶穌的領洗和他的死和復活緊緊連在一起,耶穌受洗時天裂開了和他死時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15:38),接着對面站着的百夫長說:「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15:39)和天上的聲音首尾呼應。使我認識到他分擔了人的罪性,甘願受苦,帶來永恆的救恩,就如羅馬書6:3-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這樣,在基督領洗日,亦是一年的開始,讓我們再次肯定自己基督徒的身份,聽到他的聲音,因他的愛而喜悅我們,使我們得着聖靈的力量活出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