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開始告訴他的門徒,他很快就會被拒絕並被釘在十字架上,但在第三天他會復活。彼得為此責備耶穌,但耶穌對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邊去!因為你不體會上帝的心意,而是體會人的意思。」(8:33)然而,僅在本主日福音經課前的幾節經文中,彼得正確地認定耶穌是「基督」。(8:29)馬太及路加福音分別記載彼得形容耶穌為「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路9:20)在馬太福音中,耶穌除了囑咐門徒不可向其他人說起他的時候,耶穌有特別祝福彼得,說:「約拿的兒子西門,你是有福的!」(太16:17)彼得明白,但又不明白。彼得認定耶穌是「基督」,但是當他聽到「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這教導時,他察覺到耶穌與門徒對於「基督」的理解卻是大相逕庭。彼得的抗議不僅表達了門徒的情感和希望,也表達了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情感和希望。彼得、門徒及當時的猶太人一直渴望「基督」君尊的來臨,帶領百姓從壓迫者手中拯救出來,恢復民族的輝煌。他們的想法和期望不能夠容許「基督」是一位被棄絕及殺害的「人子」。耶穌教導門徒和群眾,如果有人想成為耶穌的門徒,他們必須要看自己對罪是死的,並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他。基督徒的生活是要讓耶穌進入我們的內心,成為我們生命之主。我們的生命是基督用重價贖來的,不再屬於自己。我們必須放棄世界的價值觀,遠離「這淫亂罪惡的世代」的虛浮與敗壞,按照耶穌的方式過信仰的生活。耶穌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36-37)人常常會為了一點點即時的滿足而屈服並崇拜欺騙者。有時人可能會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來換取受其他人的讚賞、接納和支持。我們必須真心順服主的呼召,背起十字架跟隨基督。耶穌來,不是為了給我們安逸的生活,而是為了教導我們走向上帝的道路。「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5:8)上帝的道路不是地上權勢的道路,耶穌來是為了拯救我們而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他也邀請我們跟隨他和他的道路。其實,耶穌之後不只一次預言他自己的死,然而門徒卻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以至於他們有困難去接受耶穌基督明確的告誡。(可9:30-32;10:32-34)耶穌從不期望他的追隨者做任何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耶穌捨己,遵行上帝的旨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作為罪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34)在大齋期,讓我們重新察看自己的生命,並請求上帝更新我們的生活。我們為甚麼跟隨耶穌?我們如何跟從他?我們有沒有真的「當遠離罪惡,效忠基督」?回答這些問題將幫助我們思考我們是否正在失去生命,或者我們是否正在努力贏得整個世界。願上帝賜恩,使我們能虔守大齋期,追隨基督耶穌,走在十架永生的路上,將一生奉獻給主。「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必救自己的生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