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福音經課是選自約翰福音2章13-22耶穌潔淨聖殿,有許多人皆對約翰福音把耶穌潔淨聖殿放在他在地上職事之起初階段,和其他三卷福音書放在耶穌進入他在世最後的幾天當中,使我們產生許多的疑問和面對一個難題,就是哪一個記載才是事實;在此,我們暫且放下這個問題,把注意力放在這件事件怎樣放在約翰福音全書的敍事當中。這段經文是緊接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迦拿婚宴中水變酒,當中主要內容:13 節 帶出事情發生場景: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上耶路撒冷去14-17節 耶穌在聖殿中的行動和宣告及他門徒的反應18-20節 以第三身去描述耶穌和猶太人的對話21-22 節 敍事者的註腳作為對耶穌的宣告的正確理解[23-25]節 耶穌留在耶路撒冷,描述許多人對神蹟的回應及耶穌對他們的理解從整個故事看到,聖殿是整個事件的中心,然而,當中用三個不同的稱謂去描述:聖殿—hieron(14-15),父的殿—oikos(16-17)、殿—naos(19-20),而在21節耶穌所說的殿(naos)是指他的身體。當耶穌一進入聖殿,遇到的第一批人是做買賣的人(商人),面對這批人耶穌用了四個行動把他們趕出聖殿:他看見…、拿繩子做成鞭子…都趕出聖殿、倒出…、推翻…,這裏描述耶穌的行動是既迅速亦直接,把所有的做買賣的人趕出聖殿,就如撒迦利亞書14:21—當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做買賣的人。而耶穌更稱為父的家。在約翰福音這兩節經文,作者皆用了聖殿—hieron這詞彙來叫這個地方。接着,耶穌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走!不要把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這裏用的是父的殿—oikos,原文的意思是我父的房子,故此,聖殿不單是人敬拜上帝的地方,更是上帝的居所;而現在這建築物讓人聚集崇拜的地方成了一個市場,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要將它重新建立為「我父的家」。面對耶穌這樣的行動和宣告,門徒是第一批回應的人,他們接受耶穌的話,更以七十士譯本詩篇68:10「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去作解釋,這裏殿的原文亦是oikos,說到那些在聖殿中作禱告的人將要接受苦難,亦同時帶出耶穌那份為上帝的殿所發的熱心,將來會使他受苦。在18-20節猶太人第一次進入場景,他們嚴正地要求耶穌給他們一個神蹟作(sign)保證,然而,耶穌亦嚴肅地慎重回應他們:「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把它重建。」這裏用了殿—naos去描述,是指猶太人會殺害他,但三天後他會復活。但猶太人不接納耶穌的話,因他們誤解他的意思,是指聖殿的建築物,所以他們說:「這殿造了四十六年」,是指第二聖殿要花四十六年才完成重建。在21-22節敍事者說明殿(naos)被毀,三天能建造是指耶穌的身體,說明上帝完全的臨在是建基於耶穌的死而復活,這就是耶穌所給我們最大的神蹟;最後敍事者更看到將來門徒在耶穌復活後,回想起耶穌的話來時,就完全明白這個意思了。在大齋期的時刻,耶穌潔淨聖殿給我們一個反思,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oikos) ,就是上帝臨在的居所,我們有沒有充塞了做買賣的念頭,把信仰化作交易?又有沒有用許多教條把復活主排拒於心外?亦抑或像門徒般仍是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