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地人民主要以務農或畜牧為生,因此福音書內耶穌很多比喻都和種植有關,這樣的例子最容易讓群眾明白,當中尤以種子耶穌最喜歡拿來作比喻,因種子是農作物生長的源頭,農民隨手可得,較著名的有撒種的比喻、麥子與稗子,以及芥菜種比喻等。今天約翰福音12章這段經文,耶穌再次提到麥子,他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以麥子來說明我們生命可以有不同的形態、抉擇和可能。小時候種過幾次綠豆,觀看它們成長的過程。綠豆浸在水裏兩三天便能看到綠色的外皮逐漸破開,白色的嫩芽慢慢長出來,另一端亦會長出根,莖部越長越高。若把它們移植到泥土,它們便會長出葉子並最終結出果實,再也看不到綠豆原本種子的外貌了,這就是種子的成長與改變。耶穌用麥子這種改變來說明生命的樣態,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它的生命仍然持續,這就是耶穌帶給人的盼望。耶穌知道自己距離上帝預定他離世的日子不遠,然而離開不是離棄,他不打算遺棄我們,因着他的死而復活,他將會帶來更多的生命,這也是耶穌所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也有不同的樣態,有許多的可能,我們對未來或會有許多的計劃與憧憬,我們努力規劃自己的人生,認真去把其完成,但不可忘記的是要順從上帝的安排,以順服的態度過一生。耶穌要我們對生命作出選擇,25節他說:「愛惜自己性命的,就喪失性命;那恨惡自己在這世上性命的,要保全性命到永生。」恨惡的意思就是願意犧牲,弟兄姊妹,我們希望生命過得如何?是著重現世的享樂,按一己意思而行?抑或努力結出豐盛的果子,成為幫助別人的天使,把目光放到永恒?耶穌在以一粒麥子談論完生命的選擇後,心情有些波動,想到自己將要面對的事,語帶激動地說:「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嗎?但我正是為這時候來的。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上帝的榮耀,竟以這種方式來彰顯,世人實在不容易明白,原來在耶穌被釘死十字架上、被舉起的那一刻,便是上帝最榮耀的時刻,這時刻彰顯了他極致的愛,這愛從創世之初便開始,經過無數世代,經歷物換星移,他的愛始終不變。我們該如何看待耶穌的死亡?耶穌基督的死亡扭轉了我們對死亡的定義和認知,耶穌賦予死亡一個全新的意義,它不再是羞辱、失敗、失喪;相反它是榮耀、勝利,有價值的。當然,人子耶穌也會有不安、恐懼、痛苦,因為十架的苦難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這樣的苦難卻能使他被高舉,吸引萬民來跟隨。耶穌沒有被黑暗阻嚇,耶穌挑戰黑暗,勝過黑暗,因為他就是光明。黑暗不能勝過光、不能吞噬生命,黑暗只是生命一個轉化的過程,像種子必須落入黑暗的泥土中,才能最終發芽生根,成長茁壯。耶穌呼籲我們,不要被黑暗嚇倒、擊退,要跟隨主的腳步,與他同行。挑戰黑暗代表我們選擇走在光明,成為光明的子女,而走在光明,則代表我們不再與黑暗為伍,不再助紂為虐,不參與或捲入任何的惡行。下星期的棕枝主日便是聖周的開始,我們將再一次與耶穌經歷生死的逾越,同走十架路,與基督一同出死入生。這道路是主耶穌因我們的罪而率先為我們而走,到受難日的崇拜時,禮儀便會幫助我們藉瞻仰十字寶架,再次思想第一個受難日為何要出現,我們要去重演基督的受難,去記念主為我們的捨身。十字架是主耶穌生命的選擇,他選擇甘心順服,願我們也常存感恩,以嘴唇回應他說:「主啊,求你也為我造一顆清潔的心,使我擁有正直的靈,走向光明。」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