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四主日
 

馬可福音 4:26-34

本周的福音經課,耶穌延續他喜歡以日常生活事物作例子來教導的風格,以田間的種子作比喻來解釋天國。我們知道種植先要有人來撒種,而種子落在土壤前需要把泥土開墾、翻鬆,使落在裏面的種子有足夠空間來發芽。然後我們又繼續向土壤施肥、灌溉,使種子有更佳的成長環境,當種子終於發芽,從泥土下冒出頭,一株小植物便告誕生!在悉心栽種下,它會繼續長出枝葉,最後開花結果。這個撒種、成長的過程說起來輕鬆,但這自然現象背後所蘊藏的道理一點也不平凡。種植時,我們把種子埋在泥土中,這時候它們徹底在黑暗中,我們稱為bury in the darkness。在黑暗中變化悄然開始,種子從土壤的水和肥料中吸取所需的養分破殼成長,這過程需時多久我們難以說得準,黑暗中到底發生甚麼事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亦不能保證種子一定會長出植物。事實上,播種者可能已施下最優質的肥料,灌足夠的水,最悉心的照料,但它仍有可能甚麼也長不出。儘管如此,撒種者也保有一份信念,相信種子最終會成長,因此我們播種時絕不手軟。這就是今天福音經課中第一個比喻的信息──上帝的恩典及我們的信心。上帝的國並不是在很遙遠的將來,不是在我們離開這世界之後,上帝的國正是現在,像那些生長中的種子,我們需要忠實地以愛去播撒種子,並對種子有信心。種子是上帝所創造,上帝會仁慈地照顧它,我們只需繼續耕耘,繼續傳揚上帝愛的好消息,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67節亦提醒道:「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使它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了甚麼,澆灌的也算不了甚麼;惟有上帝能使它生長。」種子成長這例子確實很適合來形容我們的屬靈成長之旅。我們初認識上帝時,往往是被邀請參加教會崇拜、團契,邀請我們的人便像撒種在我們內心的人。接着我們進一步投入這群體,看到和聽到更多的見證,對聖經和真理越加了解,經過一連串的栽培後,有人決志信主,有人最終離開,這些過程需要多久和如何發生沒有人能說得準。而我們的人生有時亦很像這個過程,我們或許在某個階段會感到自己好像埋在地裏的種子般被埋在黑暗裏,被漆黑、污泥、臭味所包圍,誰不知原來這些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上帝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們,當我們堅持、不放棄,懷着信心迎向挑戰,轉化很可能便會在那一瞬間發生。跟隨基督,我們需要蛻變,需要從舊的生活中死去,以獲得新生。今天第一次經課,以西結書中也提及種植,耶和華應許要從高高的香柏樹上摘取嫩枝,把它另栽種於極高的山上。我們可能以為,一根嫩枝會因為沒有根而不能生存,但因着上帝的恩典和慈愛,它長成一棵茁壯的香柏樹,為其他的受造物提供居所。再來看看福音中第二個比喻──芥菜種的比喻。芥菜種是一切種子中最小的,但卻有潛質長成最高大的灌木,使飛鳥可以在它的蔭下築巢。以上的比喻和例子都是關於最初不顯眼的後來都可以變得偉大,但這種偉大不是關於那棵植物或那個人本身,而是關於他們能為別人提供保障和棲息之所。換句話說,在上帝的國度裏,在天國裏,一切都有可能,然而上帝的國非關於物質和利益,而是愛,是上帝對我們的愛,以及我們對上帝和他人彼此的愛。我們要學習的,是在等待的過程中,學習上帝的話語,學習順服他的心意,學習甘心樂意地服事。若能做到,我們就有基督的形像,福音自然會拓展,教會亦自然會興旺。復活期過後聖靈降臨期已經開始。我們應該還記得,復活期連續多個主日的經課,都是關於主如何向門徒顯現,以他的愛激勵,使他們改變。這群門徒曾經是一群懷疑、恐懼、近乎不忠的門徒,他們經歷過黑暗期,猶如種子埋在地裏,但在主愛的沐浴和滋養下,最終克服恐懼,破繭而出,成為教會的領袖,並以其餘生忠誠地把主的福音傳遍地極。因此,黑暗並不可怕,我們要保持一份信念,亦不要低估微小軟弱的人,因為上帝自有他的計劃,我們只管努力的去撒種、去栽種,把主的愛帶進人群,靜待那美好的收成。阿們。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