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的福音經課是有關「耶穌是生命之糧」言論的尾聲。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絕不飢餓;信我的,永不乾渴。」(35節)是整個第六章的鑰句。在約翰福音第六章中,我們看到耶穌在餵飽五千人後,向那群跟隨他的群眾講道。那些人尋求的是肉體的糧食,而耶穌卻給他們提供了更偉大的東西—生命的糧。
約翰福音第六章51到58節,這段經文深入探討了耶穌作為「生命的糧」的意義。這不僅是耶穌的教導,也是對我們信仰生活的挑戰與提醒。
一、耶穌是生命的糧
耶穌在這段經文中清楚地表達了他的身份,並且重申了他是從天上來的活糧。這不僅是對猶太人傳統的挑戰,也是對我們今天信仰的挑戰。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絕不飢餓;信我的,永不乾渴。」(約6:35)這句話表明,只有在耶穌裏,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滿足與生命。
耶穌的「生命之糧」論述,緊接著五餅二魚的神蹟,對當時的群眾來說,這不僅是肉體的滿足,更是屬靈的提醒。耶穌故意將自己與摩西時期的嗎哪相比,強調嗎哪雖然能夠滿足肉體的需求,但卻不能賜予永生。這是耶穌對群眾的警告:他們所追求的,不應僅僅是肉體的食物,而應是能夠賜予永生的靈命之糧。
二、真正的食物與飲料
耶穌在第54到56節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這段話的挑戰性在於,耶穌使用了「吃」和「喝」這樣生動且具體的詞彙。在希臘文中,「吃」這個字詞的意思是「用力咀嚼」,這讓我們明白,耶穌希望我們不僅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是要深刻、具體地來體驗他的生命。
這樣的表達方式強調了對耶穌的信仰不僅是一種心靈的認同,更是一種實際的行動。信仰的生命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此行」,不僅是口頭上的宣稱,而是要真正地把耶穌的教導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三、與耶穌的關係
耶穌所說的「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約6:56),這句話表達了我們與主之間的親密關係。耶穌的生命之糧不僅是供應我們的靈命,更是讓我們的生命與他緊密相連,像葡萄樹與枝子那樣親密(約15:4-7)。我們的靈命成長、生命的豐盛,都源自於這種與基督的連結。
在今天這個資訊氾濫、誘惑眾多的時代,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是否只在追求短暫的肉體滿足,還是尋求那真正能使我們得着永生的生命之糧?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否反映出我們對耶穌的依賴和對他教導的遵行?讓我們記住耶穌向我們每個人發出的不可思議的邀請。他是生命的糧,靈魂的養份泉源,為我們的救贖而犧牲,並應許我們永生。
在充滿分心的世界中,願我們選擇每天以他為中心。讓我們把我們的屬靈饑餓與口渴帶到他面前,信任他會以超乎我們所想所求的方式滿足我們。
最後,讓我們以《以弗所書》五章15至17節彼此勉勵:「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無知的人,要像智慧的人。要把握時機,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願我們都能在耶穌基督裏找到生命的供應,並活出他所呼召我們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