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日的福音經課,施洗約翰呼籲人要來悔改,為彌賽亞的到來作準備。約翰的教導觸動了群眾的心,以至群眾在今天的經課中來找約翰,請教他在這段等待主的過程應如何準備。約翰連串的回答可謂充滿挑戰,他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該這樣做。」這是挑戰我們要與人慷慨地分享;當稅吏問他該做甚麼時,約翰說要按規定的數目來徵稅,絕不能多收以中飽私囊,要公平公正,體裇百姓的負擔;而對士兵,約翰說不要利用自己的職權作武器來謀取私利,對自己的薪水要感到滿意,別貪戀窮人和弱者的財物,這些都是挑戰我們,特別是有權者作事要公正公平。在這將臨期內,施洗約翰給了我們很好的提醒,準備主的降臨並不是坐着不動,而是要有所行動。
施洗約翰鄭重地告訴我們,作為門徒,不單是認識聖經和教義,不單是受洗並參加主日崇拜,我們還有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成為一棵結好果子的樹。
作信徒的我們不能只是做thinkers或speakers,去想和去講都不夠,我們的信仰必須要行動,要體現於我們和社會的互動以及對他人的關心,這個將臨期我們需要以行動來表達我們正準備基督的降臨。施洗約翰沒有號召人們來研習聖經、無呼籲我們去曠野苦行、亦無叫我們辦祈禱會、培靈會,當然這些都重要,但這些都遠遠未達到別人對我們及對教會的期望,這期望就是我們要愛我們的鄰舍,要遵守上帝的誡命,當我們在美麗的聖所敬拜、陶醉於大公教會優美的崇拜傳統的同時,我們也要不忘參與社區,展現我們牧區的責任,視整個社區的每一份子都是我們的羊、是我們關愛和牧養的對象,使坊眾認識到教會是屬於他們,他們亦屬於教會,是天國的一員。
因此等待主來的時候,我們該做的事有三件,第一,就是按人們的需要採取行動。施洗約翰要求人們去關心和分享,「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該這樣做。」我們需要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物質,甚至道德或精神上的幫助,沒有人可以說他沒甚麼可以分享,約翰並非要求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而只是分享,我們可以助養被遺棄的孩子,為露宿者提供一頓飯,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費功課輔導,藉此實踐愛和關心,提昇我們社會關懷的意識。約翰並不是要求我們作英勇的犧牲,沒叫我們像殉道者般去為主捐軀,而是請求我們能伸出同情之手,為幫助別人能多走一步,眼睛能看到別人的需要,耳朵能靈敏地聽到別人的呼求。
第二件事,便是作事誠實。當稅吏問施洗約翰該做甚麼時,約翰告訴他們:要按規定的數目來徵稅,雖然稅吏替羅馬人工作而被同胞鄙視,但約翰並沒有要求他們丟下工作,而是說應該繼續他們的工作,並在他們的崗位上誠實公正地做。曾經有在馬會任職的教友詢問我應否繼續該工作,我說當然應該!馬會沒有偷沒有搶,它還做很多慈善,因此你應該誠實地去做,內心坦蕩蕩,在你的崗位上把握機會榮耀上帝。這原則適用於各行各業,當老師的盡力教好學生;作僱主的善待他的員工;受薪工作的要勤懇地去辦公而不是「扮返工」,當社會上每個人都忠誠於他們的工作,這個社會便會截然不同。
最後一件事,便是說出真理。今天我們經常聽到「行使虛假文書」罪,因為今天的世界,說謊、造假已變得很尋常,約翰告訴士兵不要勒索人、敲詐人,因為當手上有權力時,特別容易會敵不過誘惑而去濫權,又或說話不盡不實,甚至誣蔑人,主耶穌也教導過我們:「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約翰再次提醒我們要持守這好品格,把真理說出,絕不能作假見證陷害人。
今天短短的經文已經蘊含了很多豐富的道理,最後想多引用一位哲學家的意見,他說這個世界有三種人:一是Dreamer(夢想者),他們有美好的想法,但只停留在夢想的世界和層面;第二是Planner(規劃者),他們將夢想轉化成為計劃和決議,但僅停留在字面上;最後一種是Doer(執行者),他們承擔起任務,全心全意投入在當中直到它圓滿的達成。
弟兄姊妹,願在我們中間有更多信仰的Doers,把我們的信仰和信念執行和活出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