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日後第七主日
 

馬太福音 13:31-33,44-52

作者 : 葉子良會吏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緊接前兩星期主日福音經課的內容,記述耶穌教導眾人天國的道理。這三段《馬太福音》的經文,可以用「比喻」這種教導的方式貫穿起來。起始點是耶穌看見有許多人到他那裏聚集,便上船坐下,向岸上的眾人,「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3節)。
在前兩個主日的經課裏,耶穌分別向門徒講解比喻的意思(19-23節;36-43節)。本主日則有所不同,耶穌並沒有對一連串的比喻逐一講解,於是解釋的責任,便落在聽眾或讀者身上。以下,我們會把經文分成四個段落,以便理解。
第一段(31-33節),耶穌設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和「天國好像麵酵」。這裏的「芥菜種」是指芥末(mustard)的種子,它的葉子頗大,長成的形態好像一棵樹,有人在巴勒斯坦的亞卡(Akkar)見過它能夠生長至高達十三呎。耶穌形容「這原是百種裏最小的」,即或以芥菜種為最小的種子只是當時的慣用語,我們仍然可以看見這比喻的中心,正是大與小、顯眼與毫不顯眼的對比,而這中心亦延伸至「麵酵」的比喻裏。芥菜種原是微小及不顯眼的,但它確實存在,待它長成,便成為可以棲身的良木。同理,麵酵的份量之於整個麵團,實在微不足道,但它的影響力卻可以令全團都發起來。
第二段(44-46節),耶穌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又說「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此時耶穌說話的對象,已經由眾人收窄至門徒(36節)。承接前一段的比喻,若然天國的追尋者,真的找到有如麵酵一樣隱藏,卻能影響整體價值的地底寶物;找到有如芥菜種一樣細小,卻真實存在的重價珠子,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答案就是「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44節)及「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46節)。這是價值高低的對比,對門徒來說,就是他們已經找到了天國,好像找到至寶或重價的珠子。雖然眾人也許尚未發現,甚至不以為然,但天國的價值,值得他們放棄一切,歡歡喜喜地擁它入懷。
上文提到,由於耶穌沒有講解部分比喻的意思,解釋的責任便落在聽眾或讀者身上。這個解釋的空間,其實也是一個選擇的空間,正如當時眾人對耶穌的反應,有些選擇接受,有些選擇離他而去,有些選擇帶着不同的目的去跟從他。第三段就是關於這個當時的情況。
第三段(47-50節),耶穌說「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在網回來的水族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於是撒網的人把好的收好,把不好的丟棄。這主題在第36-43節曾經出現,第50節更直接重複了第42節。有學者認為「聚攏各樣水族」,表達出天國道理的開放和包容,要把各式各樣的人都招聚到來。然而,如何回應便視乎眾人各自的選擇。結果在世界未到末了,漁網未滿的時候,好的和不好的會共存於天國的網內,亦即天國的具體呈現——信徒群體之內。
還記得這段說話的對象是門徒,故此,這也可以視為對門徒的嚴正提醒:雖然門徒跟從耶穌,聽他講解比喻,可能已經明白到天國的真實、影響力和寶貴,但他們的跟從是否真實的跟從?他們願意為這個許多時候幾乎看不見的天國捨棄一切嗎?今天,信徒受社會的價值觀影響,傾向着重看得見的表現和能夠量化的成果,養成喜歡看表面多於內涵的習慣。這些比喻亦提醒我們,真正跟從耶穌的人,應該對現在似乎微小,卻真實存在的天國充滿信心。一方面,我們不去追求一時外在的燦爛;另一方面,遇到危機,看不見天國的能力,我們也無須憂心,反而應該將注意力放回信仰和生命的內涵,假以時日,其影響力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來到最後一段(51-52節),耶穌再進一步指出天國尚未完全展現之前,門徒的責任。對於耶穌的詢問:「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麼?」(51節),門徒竟然罕有地回答:「我們明白了。」這「明白」有「匯集」和「整合」之意。真正跟從耶穌的人,就是要匯集和整合歷代所承傳有關天國的道理,並耶穌剛剛教導他們的天國比喻,然後像文士一樣教導眾人。我們願意負起這個責任,做好信仰和生命內涵種種整合的工夫嗎?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