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日後第十六主日
 

馬太福音 21:23-32

作者 : 葉子良會吏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以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開始,分別記載了群眾和宗教領袖的反應。第十節記載「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全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第15節形容「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見小孩子在殿裏喊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從這時候開始,關於耶穌身份和權柄的討論,便越演越烈。宗教領袖與耶穌的關係,也越發變得敵對。在這處境下,馬太把耶穌講述的三個比喻串連放在一起(分別記載在21:28-32;21:33-46;22:1-14),回應眾人的反應。其中一個比喻為馬太所獨有,並載在本主日福音經課的下半部分(28-32節)。
經課的上半部分(23-27節)是耶穌與祭司長和民間長老的對話,觸發點是祭司長和民間長老看見耶穌的言行,包括潔淨聖殿、治病和教訓人(12-15節),向耶穌發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查詢耶穌憑甚麼權柄作事;二是查詢誰給予耶穌權柄。有學者指出,發問的人根本不是為要得到答案,想認識耶穌多一點,而是基於對他的「惱怒」(15節),希望從他的說話中,找反對他的把柄。耶穌似乎也有類似的看法,所以沒有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反而使用猶太拉比常用的反問語句,令他們不得要領。
「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在對話中出現了三次(23節、24節和27節),權柄正是引發祭司長和民間長老惱怒的原因。長久以來,除了羅馬殖民政權,權柄都在宗教和民間領袖手中,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耶穌的出現,動搖了這個情況。早在第七章,經文已經記載「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7:28-29)現在,耶穌甚至來到耶路撒冷,就是他們權柄的核心位置,難怪他們必須打斷耶穌的教導,提出質疑。
耶穌反問:「約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25節),令發問的人陷入兩難。如果他們回答從天上來,這一方面不是他們的心底話,另一方面,約翰是耶穌的先鋒,若承認約翰洗禮的權柄來自天上,便等同承認耶穌的權柄也來自同一個源頭。如果他們回答約翰的洗禮從人間來,他們便要面對百姓的壓力。馬太特別以第一人稱記錄他們的擔憂,「我們又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26節)結果,他們唯有無可奈何地回答:「我們不知道。」(27節)
從這段對話,讓我們看到耶穌的權柄,對宗教及民間領袖的影響,不但令他們惱怒起來,也令他們看不到耶穌的工作。其實,只要他們放下對耶穌既有的看法,以他們對上帝話語的認識,理應能夠看出耶穌的工作和權柄源於何處。但是當人為了堅持既有的看法,或是為了維護既得的權柄,便有機會視而不見,拒絕接受眼前發生的事情,繼而尋找理由支持自己一貫的看法。耶穌的反問,把祭司長和民間長老從對施洗約翰的不信,一直延伸到對他的不信,完全呈現出來,令他們言不由衷地回答「我們不知道」。
接下來的比喻,便是直指領袖們雖然看見,卻堅持不信的事實。比喻中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初時拒絕遵行父親的命令,及後懊悔,改變初衷;小兒子答應得爽快,卻沒有相應的行動。耶穌指出稅吏和娼妓正像比喻中的大兒子,因他們能夠看見約翰和耶穌的工作來自上帝,便願意悔改,比祭司長和民間長老還要先進上帝的國(31節)。耶穌直接指出他們的問題,說他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不願意去相信。
今天,我們會不會也有祭司長和民間長老的影子?我們會否看見上帝的作為,卻因為自己既有的看法、權柄或地位,不願意去改變?耶穌在講述比喻之後,問哪個兒子遵行父命,可見遵行的重要。我們又有沒有相應的行動,反映在上帝面前懊悔的心?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