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三一主日(聖靈降臨日後第一主日)
 

約翰福音 3:1-17

作者 : 鄧翊匡牧師

今天的經課約翰福音三章1-17節,相信每一位聖公會教友都應該熟悉,因公禱書的《施洗成人聖禮文》所特選的經課,就是這篇經課的前半段(1-8)。今天是三一主日,這篇經課,又提醒讓我們甚麼呢?
首先,經課一開始提到「尼哥德慕」(尼哥底母)——這個法利賽人以及猶太人的官(1)。本篇經課之前的二章13至25節,福音書作者記載了耶穌「潔淨聖殿」,所以我們可以想像身為聖殿敬拜的既得利益者——祭司、法利賽人等,應該會對耶穌之前的舉動產生反感。故此,尼哥德慕在此時出現問道,從前文後理來說,出發點應該不是太正面的,所以我們看到耶穌的回應口吻也頗不客氣(10, 12),這也是福音書作者有意將尼哥德慕對比之後第四章學歷地位低但卻認耶穌為彌賽亞的「撒瑪利亞婦人」。當然,尼哥德慕因這次的聽道,在往後兩次的出現(七50、十九39),都展現出對耶穌態度上和心靈上的轉變。這雖是後話,但也是讓我們反思,我們對上帝的道,有否如尼哥德慕般,聽了、深思了、感動了、相信了?
回說經課,那時尼哥德慕仍對耶穌抱有疑問,因此在沒有人留意的「夜裏」,才敢找耶穌。此外,雖然表面上他「尊稱」耶穌是從上帝那裏來的老師,但其實就只是稱呼「老師」(2)——一個與尼哥德慕自己差不多的身份——而非「彌賽亞」。
或這樣,耶穌並沒有回應尼哥德慕對他的「尊稱」,反而「實實在在」地,直接了當進入問題的「核心」——重生(3)。耶穌為何能「實實在在」地告訴尼哥德慕?因為他不單是老師,而是聖父的獨一聖子(呼應16節)。
4-8節,是對比尼哥德慕和耶穌兩人不同的看法:
尼哥德慕:肉身不能重生(4)
耶穌:重生是從水和聖靈,呼應一章29-34節耶穌的受洗,是上帝藉洗禮宣認我們也如基督是他的子女般,是一個新身份的「膏立」(5)。
不少人誤解第6節「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是柏拉圖主義的表現。誠然,福音書作者確是帶有這個背景,但事實上,約翰福音表達耶穌的「道成肉身」,正正想指出人子的「完全」。對比尼哥德慕,他只顧念「肉身」的事,也是當時人們對宗教領袖的不滿。所以第10節中耶穌質問他「還不明白這事呢」,看上去是互相呼應的。因此,從聖靈重生的「新身份」,是不受肉身——或許是法利賽人所定的律例——所規限。第8節的「風」字,在希臘文中與「靈」是同字。因尼哥德慕被傳統和固有觀念所蒙蔽,以致「不知道」靈「從哪裏來,往哪裏去」;事實上,從靈重生的身份,就是「如此」不受地上的規限(8)。
可惜,尼哥德慕仍然「不明白」(9),因此耶穌就再次直接衝擊他(如同「潔淨聖殿」)。第一,他指出尼哥德慕是「以色列人的老師」(10),本應明白得救(重生)的身份,是從上帝(靈),而非律例而來。耶穌「實實在在」地說明,一群「見證」這事的人,就是「知道」這真理的人,但如尼哥德慕這群理應比一般人更容易又更應該「知道」的人,卻不願意「領受」而讓自己「知道」(11)。因此,這番在「地上」發生的讓人較容易「見證」的事,他們「尚且」不信,那他們就更不能相信「天上」的啟示了(12)。
這天上的啟示是甚麼?
第一,除了從天降下的人子——耶穌基督,沒有人升過天。即是話,唯一能啟示天上真理的,就只有唯一從天上來的耶穌。(13)
第二,耶穌就解釋從天上啟示的真理是甚麼。他以「摩西舉蛇」(14)為例。這是沿自民數記廿一章4-9的記載,當時耶和華懲罰埋怨祂的人而賜下火蛇咬他們,但後來子民悔改,上帝將火蛇的傷害轉化,使人「仰望」(看見)被舉起的銅蛇就得醫治。同樣,人們將來「看見」耶穌被釘十架(被舉),就同樣會得救(15)。在約翰福音中,「看見」之後「相信」,是一個重要的連結。
這份「相信」(信仰)是甚麼呢?第一,就是相信「上帝愛世人」。愛到連自己的獨生子都獻上,讓信的人得永生(16)。結尾的第17節,或許說是給尼哥德慕這一類當時的宗教領袖聽的,因他們會誤以為耶穌的「潔淨聖殿」,是代表上帝對他們行「審判」。但事實上,耶穌的舉動,雖然是揭露了大家內心的黑暗,但也正是如此,若我們選擇去「看見」自己黑暗,如同八章1-11節犯姦淫的婦人一樣,或許能坦然在上帝面前謙卑,讓上帝的愛,藉聖子的死和復活,救贖我們。這就是往後尼哥德慕的經歷。
在這篇經課中,我們看到聖父對世人的愛,就是差獨生子耶穌到世上,啟示天上的真理;聖子除了是完全的神去啟示真理外,還是完全的人去替我們死,救贖我們;聖靈使我們重生,藉洗禮,讓我們被膏立為上帝的兒女。在三一真神下,我們可能曾經歷(甚至現在仍是)如尼哥德慕對真理的疑問甚至挑戰,我們如何學效他,開放自己的心,讓上主的光照耀我們的黑暗,並謙卑地認罪和悔改,跟從上主,衛道(七50)和守道(十九39)呢?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