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將臨期第二主日
 

馬可福音 1:1-8

作者 : 鄧翊匡

在聖像畫(icon)「耶穌普治者」(Pantocrator)的類別中,有一類是耶穌坐在寶座上,左右兩旁分別是上帝之母(Theodokos)馬利亞和施洗約翰,當中表達的其中一個信息,就是他們都是為耶穌來臨而準備道路:馬利亞孕育主耶穌、施洗約翰向人宣告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救贖工作。故此在將臨期第二主日開始,都會以記載施洗約翰和馬利亞的經課為主題,讓信徒思想應怎樣準備主的來臨。
本主日經課,是馬可福音的開首。甚麼是福音?第1節說「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福音就是耶穌基督,而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兒子」。這裏所說的「兒子」,在當時猶太人的理解中,是比「血緣」有更深切的意思:代表兩者的共同特性和密切性,肯定了耶穌基督的「神性」—— 三位一體的上帝。因此,福音就是上帝的話語,藉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向世人宣告好信息。
但奇妙的是,進入第2節至第8節,並不立即述說耶穌基督的事蹟和教導,反而是先出現另一個人物,就是「施洗約翰」。在這裏,福音書作者先引述先知以賽亞的話。第2-3節是引自《以賽亞書》40章3節和《瑪拉基書》3章1節,在這兩節中,福音書作者讓讀者看到一個圖像:有一位上主差派的使者(2),處身曠野(3)發出「聲音」(3),預備主的道(3)。明顯地,福音書作者希望信徒知道,由施洗約翰至耶穌基督的來臨,並非「突然產生」,而是從猶太人先祖歷史中,耶和華的應許得以應驗。所以第4節第一句「照這話」,是想告訴信徒,這個落實的啟示和證明,就是之後至第8節所描述的「施洗約翰」。
第4節中所描述的圖像:「施洗約翰來到曠野,宣講悔改的洗禮」,就正正切合第2-3節中先知所預示的圖像,並解釋第3節中的「聲音」,就是「宣講悔改的洗禮」。此外,作者描述施洗約翰的裝束(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6),都讓當時的信徒一聽就會聯想到他們歷史上其中一位偉大的先知,被耶和華直接接上天的以利亞(王下一8、二12),而這種淳樸粗糙的裝束和飲食(吃蝗蟲飲野蜜)(6),都並非當時尊貴的宗教領袖之模樣,反而,更像舊約聖經中記載以色列歷代先知的真正傳統。
正常來說,沒有人會到渺無人煙的曠野開佈道會,但施洗約翰卻這樣做。但更重要的是,經文中記載「猶太全地和全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5)。或許,作者想表達這群願意千里迢迢、忍受曝曬飢渴的信眾,都渴望得到一份被上帝接納的愛,因此大家都預備了悔改的決心走向曠野。我們從福音書其他地方,都看到耶穌經常往曠野安靜和禱告(一35、45,六31-32、35)。
經文並沒有在此結束。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他們的罪能藉約翰的施洗得以赦免,已經是大大的恩惠,有這份權柄的施洗約翰,無疑已成為眾人的敬仰對象。但,作者跟着描述了施洗約翰在曠野中最重要的教導:「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不配。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7-8)。
在這裏,約翰當時的聽眾,以及福音書作者心中的讀者群,都會問:「甚麼是以聖靈施洗」?若再看之後的描述,我們看到耶穌受了約翰的施洗後,聖靈就降臨在祂身上(10);之後,聖父稱耶穌為「愛子」(11);接着,聖靈就催促耶穌到曠野受試探,上帝的使者與他同在(12-13)。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
1. 聖靈與受洗者同在
2. 藉着耶穌以聖靈的施洗,我們和聖父上帝的關係如同父子/女
3. 聖靈導引我們的生活,無論遇到甚麼困境,都與我們同在
今天,為自己名譽和成就奮鬥看似是理所當然,但施洗約翰卻提醒我們,人生並非單單為自己而活,更重要是為迎接主隨時的來臨而活。我們不單看到約翰廣闊的胸襟,更提醒我們學效他,清楚自己在世的使命,是為主的來臨預備道路。這條道路,是建立在我們心靈的曠野,一片隨時與上帝相遇的土地。踏入這片土地,不需要金錢財帛權勢地位,更重要是如施洗約翰般,一顆淳樸的心和生活。這樣,上主必藉著這樣的我們,帶著圈外的羊進入他的國度。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