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誕期第一主日
 

1) 馬太福音 2:13-23 [或] 2) 約翰福音 1:1-18

作者 : 胡偉豪牧師

傳統上聖誕後第一主日的經文都是講述孩童耶穌與其父母的故事,天主教會把這天定為聖家節,強調由耶穌、馬利亞和約瑟組成的聖家是所有家庭的模範,勉勵我們重視家庭價值,在家庭中彼此相愛,活出聖家精神。本年選讀的馬太福音第二章一段約瑟帶着妻兒逃往埃及後又返回拿撒勒的記載,極富故事性,滿有猶太文學特色,值得我們再細味。
經文的開始,有主的使者在約瑟夢中向他顯現,這對約瑟來說也不陌生,因之前一章約瑟已有過類似的經驗。當時馬利亞還未過門,卻被聖靈感孕,懷有耶穌,約瑟原打算暗暗把她休了,然而主的使者首次於夢中向約瑟顯現,安慰他不要怕,向他解釋耶穌的身份,吩咐他把馬利亞迎娶過來。約瑟醒來,遵循上主的吩咐,當起了「有膊頭、有腰骨」的男人,從此擔起照顧及保護馬利亞及耶穌的職分。在馬太的筆下,約瑟於耶穌的出生扮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跟路加筆下以馬利亞為主導、歸功於她的尊主順服而促成救主降生的觀點大為不同,這亦符合了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父權至上的猶太人,而路加的對象是外邦人,特別是被邊緣化的人這特色。
既然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而寫,作者馬太的主要任務便是證明舊約很多預言都應驗在耶穌身上,他必定是彌賽亞,從而勸服同胞歸主。經文先在14、15節強調約瑟聽從使者的吩咐把孩子和妻子帶往埃及,待希律死後才歸回,是要應驗先知的話:「我從埃及召我的兒子出來。」然後在16至18節當希律發現自己被愚弄,憤而下令殺掉伯利恆附近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孩時,是應驗了耶利米先知的話:「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她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到經文的最後約瑟在埃及再次得到主的使者指示,可以舉家遷回加利利境內的拿撒勒城,同樣是要應驗先知的話:「他將稱為拿撒勒人。」全卷書有多達十六次出現「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這句經文,可見作者對同胞的歸信是多麼的迫切。
至於約瑟這次舉家逃難到埃及,我們又可以輕易的聯想到猶太民族歷史上一件最重要的事件─出埃及的事蹟。以色列的眾子因逃避饑荒而下到埃及,在那兒定居四百年,那時的以色列還是一個雛型的國家,她下到埃及,像耶穌在年幼時下到埃及一樣;到後來上帝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就像上帝同樣在合適的時候把耶穌從埃及地帶回來。對猶太人來說,出埃及是他們民族最重要的歷史,代表着上帝對他們的拯救,馬太福音獨有的這段耶穌進出埃及的記載,再一次顯明耶穌是以色列民族所期待的彌賽亞,是上帝應許的受膏者,上帝藉着耶穌要來拯救他的百姓。
聖公會沒有慶祝聖家節,但我們年曆上倒有一個嬰孩被殺日,在每年12月28日記念這段經文所載希律屠殺伯利恆城嬰孩的故事。作為猶太人的王,希律深怕這位新生王終有一天奪去自己的王位,於是狠下毒手。希律完全誤解基督降臨的意義,耶穌非要來得着希律的王位,乃是要在希律的生命中作王。今天耶穌同樣希望能在我們心中作王,賜給我們真正的自由、喜樂和平安,我們要引以為鑑,別像希律一樣作出損人不利己的抉擇,別讓恐懼和嫉妒擄去我們的心。
今天的經文,希律的老謀深算跟約瑟的徹底順服形成最大的對比,一己的私慾,可以換來一城的腥風血雨;一己的順服,也可能成就全人類的救贖。今天的故事告訴我們,上主的救恩絕不廉價,這救贖的成就涉及多少人的內心掙扎、多少人的流血犧牲,我們都是被重價贖回的。拿撒勒人耶穌,那位出身寒微,被人輕視的救主,已為我們打開救恩之門,願望我們於新一年開始之際,撥開所有迷茫,擺脫所有恐懼,以約瑟的信靠和耶穌的慈悲為目標,迎向新挑戰。阿們。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