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誕期第二主日
 

1) 約翰福音 1:(1-9),10-18 [或] 2) 馬太福音 2:13-15,19-23 (或) 路加福音 2:41-52 (或) 馬太福音 2:1-12 (註:請與聖誕期第一主日按同一組別選擇。 )

作者 : 陳榮豐牧師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是《約翰福音》的序言,亦為約翰福音其餘內容定調,這個序言猶像一首讚美詩,以詩歌體裁,揭示「道」、「上帝」與「世界」的關係。
「太初」與《創世記》1:1「起初」互相呼應,彼此平行:
‧創世記和序言皆敘述創造藉由上帝的話語。
‧兩者談論黑暗,按上帝的「道/話語/聖言(logos)」,光明存在,光勝過黑暗。
‧兩者都談及生命。在創世記,上帝的話語給人帶來生命;在序言,上帝的聖言給人類帶來永恆的生命。
上帝的首先創造光明(創1)。光使空虛混沌帶來秩序,而聖言/道所帶來的光,則讓我們混亂的生命帶來秩序。我們從前迷失的心靈、軟弱的行為,因着主基督的光在我們心裏燃亮,生命帶來改變,成為「新造的人」。反觀,假如我們不願意棄絕從前的失喪悖逆,我們就不能接受光,也不願意接受光,於是只好「仍活在黑暗裏」。
一點光明能驅散黑暗—黑暗與光明是對立的。這個「對立」,並不是黑暗與光明二元對分、或是世界由正邪二股勢力對分。「對立」是指勢不兩立,彼此對抗的特性。若我們明白《創世記》中當光臨到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之中,光和暗就分開,暗就被轉化成「夜」,我們就明白:黑暗與光明不是二元對分平等,因為光明、真道必定勝過黑暗。
6-9節提到約翰為光作見證,這個約翰是指施洗約翰。部份學者認為這部份(6-9節) 可與序言區分出來,而這部份與1:19節相當協調。目的是要指出施洗約翰的事工的真正意義,乃是為耶穌作的見證。「他不是那光」(8節) 與「我不是基督」(20節),施洗約翰不是彌賽亞,也不是那光,他的使命是作見證。
9-13節提及自己的人並不接納他。光進入世界(kosmos)。在約翰福音中,kosmos出現了78次。有時候,它表達正面、中性意義,然而大多有負面的意思。世界並沒有按照創造的「各從其類」運行,「世界」成為背叛、拒絕上帝的勢力。
當光普照世界,似乎世界理當欣然接受。事實是「世界不認識光、不接受光」;當耶穌代表着上帝的拯救與愛,「道成了肉身」(14節),似乎世人無理由拒絕,事實是「耶穌被送上十字架」,人不願意見到他;同樣地,當上帝的愛與恩典沛臨我們,似乎我們應該樂意接受,但我們是否仍然擁抱黑暗、擁抱自己,拒絕接納基督呢?我們是否愛黑暗甚於光明呢?
假若我們願意接納他,信他名(11節),我們就被稱為上帝的兒女。在約翰福音中,耶穌是上帝之子(huios),只有他被稱為huios。子被賦予權能,帶領那些接受他的和信他名字的人進入上帝的國度,成為上帝的子女(tekna),雖是收養的,卻是繼承人,可以得到家庭成員所享有的一切權利和優待。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13節)。意思是指出上帝兒女的身份,是由上帝主動賜予,而不是由人的血統、祖先承襲而來。猶太民族以亞伯拉罕為先祖,因而確定自己是上帝與亞伯拉罕間盟約的繼承人。然而,血統「從血生的、從情慾生的、從人的意願生的」並不重要,「而是由上帝生的」(13節)為最重要,上帝的子女因着上帝的主動而被邀請進入上帝家。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14節),可以說是序言的中心。「道成了肉身」,這是令人驚訝的經文。對於二元論的希臘人來說,他們相信神靈與世俗世界是二分的。這正如有學者用生動比喻形容:「道成肉身是指上帝爬進我們的污水管來拯救我們脫離污水」。
「住在我們中間」(14b節)。對猶太人來說同樣震撼。住(eskenosen)是猶太人熟悉的字。猶太人在曠野期間,上帝命令以色列民搭建會幕,成為上帝住在他們中間的象徵(出25-27)。耶穌的肉身住在他們中間,就像上帝當年和以色列人一起在曠野時居住在會幕裏一樣。從前,上帝的榮耀只在會幕中,如今人卻可以在基督裏看見這榮耀。「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18節)
這裏第18節與第1節,成為序言的框架,基督是完全的上帝,他的話語同於上帝的話語,是世界的光、是創造的源頭,他就是上帝透過道成肉身將自己向世界顯明。
耶穌基督的降生,正如光的來臨。上帝的愛與恩典沛降世上,今日我們選擇仍然活在混沌的黑暗當中?還是接受基督、信祂的名,讓基督之光,照透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稱為上帝的兒女,與主同住?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