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大齋期第五主日
 

約翰福音 11:1-45

這年的大齋期,由第二主日開始,我們便跟隨主耶穌與不同的人物相遇。他先後與尼哥德慕談重生,與撒瑪利亞婦人談活水和敬拜,醫好了生來失明的人,與他談人子的身份。來到今個主日,與主耶穌相遇的人不是陌生人,他們是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
事情的起始點是拉撒路病了,他後來更經歷了死亡和復活,他的經歷看似記載的重點。然而,經文直接關於拉撒路的分量,相比起整段經文的篇幅;他的無話,相比起耶穌與其他人物的連番重要對話,令我們看見拉撒路的經歷雖然獨特,但整個記載的重點不在他身上。他的經歷可說是促使耶穌的身份更加顯露,成為與他為敵的人立意要除掉他的催化劑。
整段經課,可以從地點和主要的對話分成五個段落:
第一個段落(1-4節),地點在約旦河的東邊(10:40),耶穌與報信人的對話。
第二個段落(5-16節),仍在原處,耶穌與門徒對話。
第三個段落(17-27節),耶穌和門徒到了伯大尼,耶穌和馬大對話。
第四個段落(28-37節),仍在原處,耶穌與馬利亞對話。
第五個段落(38-45節),耶穌和眾人到了拉撒路的墓前,耶穌向天父禱告,呼喚拉撒路起來。
參考前一章經文,我們得知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對耶穌和門徒的仇恨不斷加深,以致耶穌和門徒離開耶路撒冷,來到約旦河東。就在這地方,經文開始記載第十一章整件事情的起因——「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3節)「主啊」這個報信人對耶穌的稱呼,與馬大和馬利亞對耶穌的稱呼一致(21、27、32、34節),下文事情的發展,將會使「主」的含意不斷加深。「你所愛的人」亦與下文耶穌的情感(35節),以及猶太的觀察(36節)相呼應。更重要的是耶穌的回應,指出拉撒路的生命不會就此結束,這事的目的是要使上帝和耶穌得榮耀,到了經課的最後一節,我們將會看見事情的部分結果。
第二個段落,耶穌和門徒就回到耶路撒冷的決定作出討論。在兩者的對話中,可以發現門徒着眼於回到耶路撒冷對生命構成的危險(8、16節),並從表面去理解拉撒路睡了的意思(12節)。耶穌眼中的生和死,與門徒的想法大不相同。對耶穌來說,肉體的死亡就好像睡着一樣而並非永遠的死亡。至於他的決定和行動,不論是在原處多留兩天(6節),或是決定起程前往危險的耶路撒冷,也是「為要使你們信」(15節)。可惜多馬和其他門徒始終未能明白耶穌作為「主」的能力和心意。
第三個段落,耶穌到了伯大尼,在還未進入村子的地方,與從村裏出來的馬大對話。對話開始時,馬大的說話反映出她對「主」的認識,就是有主耶穌的同在,拉撒路就不會死去,原因是上帝必會垂聽耶穌的祈求。於是,耶穌更清晰地說明:「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25-26節)耶穌的同在固然重要,但「信」已經使人與他結連起來。如果結連的對象就是復活和生命本身(「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的意思),人又何須憂心死亡及何時復活呢?馬大比門徒的反應快多了,她的回應顯出她已經更深掌握「主」的意思,而且藉着「信」與主結連起來。馬大的認信,早於拉撒路的復活,早一步達至耶穌「為要使你們信」的目的。
接着就是耶穌和馬利亞的對話。馬利亞的說話與馬大的說話,前半部分是一樣的(21、32節),只是沒有後半馬大所說的原因(22節)。有學者因此認為,馬利亞比馬大更無條件地相信耶穌的能力。當然,也有可能是馬利亞說到這裏,已經泣不成聲。耶穌是復活和生命的主,也是有血有肉和充滿感情的人,他看見馬利亞和猶太人的眼淚,自己也禁不住淚水(35節),也為他們對生命的不了解而憂傷悲嘆,使在旁的猶太人說:「你看,他多麼愛他!」(36節)無錯,他愛拉撒路,但不只愛他一個,他愛世上每一個人。
最後一個段落,耶穌在眾人面前,使已經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過來。對猶太人來說,死後第四天,靈魂已經離開,身體亦已開始腐壞。耶穌在呼喚拉撒路起來之前,先向天父禱告,再次表明整件事情是要使他們可以信(42節),並且因信而看見上帝和耶穌的榮耀。結果,復活和生命的主,在眾目睽睽下,叫「那死了的人」從墳墓中出來。
經課的最後一節,記載很多人因看見這事就信了主耶穌。在某程度上,他們也是經歷了復活的一群,他們因信與生命的主結連,靈性從死亡中復甦過來。然而,主耶穌為愛拯救世人的工作並未完結,他受苦犧牲的一幕正剛剛展開。下文記載:「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53節)因為愛,主耶穌竭力向經文中每個人物揭示他的身份,使人可以真確認識他,你認識他嗎?已信主的,你願意和耶穌—你生命的主,同走接下去受苦犧牲的路嗎?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