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復活期第四主日
 

約翰福音 10:1-10

本主日經課的內容,包括其中的比喻、對比喻的解說,還有我們熟識的金句,實在非常豐富。面對內容豐富的經文,我們先要處理的,也許不是經文的解釋和應用,而是經文的上文下理,藉以尋找豐富內容中的焦點。
《約翰福音》第十章,除了剛才提到的比喻(1-5節),「他們」聽比喻後的反應(6節),耶穌對比喻的解說(7-10節),還有他繼續使用比喻中的題材,接二連三地對「他們」和猶太群眾說話(11-18節、25-30節),結果令猶太群眾產生了分裂(19節),有些人拿石頭打他(31節),也有許多人信了他(42節)。這些人物,特別是「他們」,是耶穌說這比喻和解說比喻的關鍵。那麼,究竟「他們」是誰?第九章的最後兩節提供了答案,「同他在那裏的法利賽人聽見這些話,就對他說:『難道我們也失明了嗎?』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是失明的,就沒有罪了;但現在你們說『我們能看見』,你們的罪還在。』」(約9:40-41) 原來法利賽人對治好瞎子的耶穌,抱持極大的敵意,指斥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一定不是從上帝而來,一定是罪人。於是,耶穌以這段比喻和說話,回應他們。
這樣,比喻的焦點就明確了。法利賽人作為猶太群體的社會及宗教領袖,理應擔當引領和看顧整個群體的角色,而群體中的各個成員,也順理成章聽從他們的聲音。然而,被治好的瞎子卻沒有聽從他們,一直與他們爭辯,直至被他們趕出去(約9:34),原因是瞎子聽見自己的牧人—主耶穌的聲音。
此外,牧人和羊在舊約傳統中,曾不只一次用來比喻上帝與他子民的關係。「我要親自牧養我的群羊,使牠們得以躺臥。這是主耶和華說的。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包紮;有病的,我必醫治」(結34:15-16),絕對不像法利賽人,把瞎子逐出群體。至於沒有盡上責任的宗教領袖,舊約經文也有使用牧人和羊的元素,施以強烈的指斥。除了《以西結書》三十四章,還有《耶利米書》二十三章,「耶和華說:『禍哉!那些殘害、趕散我草場之羊的牧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論到那些牧養他百姓的牧人如此說:『你們趕散我的羊群,並未看顧他們;看哪,我必懲罰你們的惡行。這是耶和華說的。』」(耶23:1-2)語氣與耶穌指「那不從門進羊圈,倒從別處爬進去的,就是賊,就是強盜」(1節),以及「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10節)如出一轍。
耶穌在解說比喻時,進一步指出他作為上帝子民真正的牧人,與沒有盡上本分的牧人有甚麼分別。耶穌說:「我就是羊的門」(7節),「我就是門」(9節)。有學者指出,當晚上有機會出現盜賊和野獸時,有些牧人便會親自躺臥在羊圈的出入口處,以自己的生命去保護羊群,使他們得着看顧,健康成長,就如耶穌的說話:「凡從我進來的,必得安全,並且可進出,找到草吃……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9-10節)又像上帝的應許,舊約以來的期盼,「我必設立牧人照管他們,牧養他們。他們不再懼怕,不再驚惶,沒有一個失喪的。這是耶和華說的。」(耶23:4)
弟兄姊妹,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裏,難免會聽見從各方面傳來的聲音,我們能夠學像那被耶穌治好的瞎子,認定及聽從耶穌的聲音嗎?雖然世界正遭受疫症、政治權勢及經濟下沉的巨大威脅,好像處於盜賊和野獸頻頻出沒的晚上,但知道主耶穌親自作為羊圈的門,應許我們必得安全,我們要以怎樣的生命作為回應呢?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