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一主日
 

馬太福音 15:(10-20)21-28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由第10節開始,直至28節;而第二個選擇則較短,由第21節起,也是到28節為止。
在第10至20節的記載中,主要是講述耶穌與法利賽人討論「洗手」的問題後,耶穌接下來與門徒的對話。在一開始,耶穌已提醒眾人「你們要聽,也要明白」(10節),這將「聽」及「明白」關連起來的手法,算是馬太福音的其中一種寫作特色(在13:23及13:13-15可見),這不但是為了要勸籲眾人不要跟隨法利賽人「藉着傳統,廢了上帝的話」(6節);更要重新提醒眾人:「聽了道,明白了」(Hear and understand),方能結出「果實」。隨後的講論,也是延續這個重點。
在第11節一開始,耶穌似乎是繼續講論有關潔淨和不潔淨的問題,他說出「從口裏進去的不玷污人,從口裏出來的才玷污人」這讓「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很反感」(12節)的話,是要在此教導眾人,一個人潔淨與否,不單是指表面的行為,而是包括從外而內、一直到其內心深處都是潔淨的精神和態度。律法本身並無問題,雖然從律法當中遺傳、或衍生出來的傳統,可能將律法的焦點模糊,使人未能透徹明白律法背後的精神;但法利賽人只固執於以行為表現對律法及上帝的敬虔,卻忽略了上帝藉律法把他的旨意放在人的心裏,並呼召他們過聖潔的生活的美意。他們「聽了道」,似乎都未能完全「明白了」。
再者,耶穌認為「從口裏進去的」,潔淨與否,影響的都是其個人自身,經過腸胃便排入廁所,對其他人影響不大,也不帶來傷害。但是「從口裏出來的」(指人的說話),都是出自內心的深處,顯露出人心底裏的欲念和渴望。而各樣的思想都會藉說話者的言語影響他人,甚至帶來紛爭和傷害。在有沒有遵守傳統的規矩討論中,耶穌看到法利賽人試圖將傳統和規矩,加諸其他的猶太人身上。因此,耶穌要眾人明白到要有潔淨、聖潔的生活,就要改變自己的心靈,把焦點對準上帝的旨意。
當門徒「明白了」,就不用害怕上帝的審判(13節)。反之,若法利賽人繼續「栽植」自己的欲念和渴望,就會被上帝「連根拔出來」,而且也會像「瞎子領瞎子」(13節)一般,連累了跟隨他們的人。
接着,耶穌到了推羅、西頓的境內,遇上了一個迦南婦人(太15:21-28)。推羅和西頓是加利利北部的地方,它屬於外邦人聚居地區;而馬太福音記載「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22節),可能是想強調這婦人是有「迦南」的背景。這兩個描述,表明耶穌到了不潔淨的地區,與不潔淨的人接觸,或許作者希望藉此,將耶穌與那些從耶路撒冷來、虔守潔淨規矩的法利賽人的行為對比,並藉那迦南婦人的信心,說明怎樣才算是「聽了道,明白了」。
那婦人找到耶穌,就喊着說:「主啊,大衛之子,可憐我!」(22節)請求耶穌為她被鬼附的女兒驅鬼,而耶穌的反應,卻是「一言不答」(23節)。可能是婦人鍥而不捨地求耶穌,以至他的門徒覺得煩擾,便請耶穌「打發她走」。這個「打發」,不一定是把她趕走,也可能是請耶穌盡快回應那婦人的請求,好了結此事。
耶穌卻回答:「我奉差遣只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24節)更說:「拿孩子的餅丟給小狗吃是不妥的。」(26節)這兩個回答表達出猶太人的一貫傳統思想─他們才是上帝的選民、是潔淨的,才能接受上帝的救恩。而那婦人卻沒有因耶穌帶刺的回答而放棄,繼續請求耶穌的幫忙(25、27節)。最後耶穌不但照她所要的成全了她,更稱讚她說:「婦人,你的信心很大!」(28節)
很多人認為,耶穌的冷漠態度與回應,是對迦南婦人信心的磨練,所以在那婦人多番懇求下,耶穌見其信心,遂其所願。但除此以外,我們也看到那婦人對耶穌的信心之大,比當時的宗教權貴、甚至耶穌的門徒都更勝一籌。可能是她早已風聞耶穌,甚至親眼見過他的神蹟大能、親耳聽過他的教導。但更重要的,是那婦人「明白了」耶穌是誰,卻不單相信耶穌有醫病趕鬼之能而去求他,更稱耶穌為「主啊,大衛之子」(22節),這更是她對耶穌是彌賽亞身份的一個宣認。
因此,耶穌稱讚她的信心,不只是因她在耶穌說話的考驗中及格,更是因為那有着被人視為不潔的種族背景的婦人,在不潔的地方,仍能找着並知道了誰是聖潔的主,向他請求。似乎,她比宗教領袖、入室弟子,更「明白」耶穌道成肉身的教導、更「明白」主對人的憐憫。願我們都能做到耶穌的要求,「聽了道,明白了」。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