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二主日
 

馬太福音 16:13-20

每一個嬰孩出生後,父母都會為孩子起一個名字,以表達對孩子的祝福或以名字展示孩子的獨特氣質,因此,「名字」除了代表個人身份外,也象徵着那人的性格特點。馬太福音的作者詳細記述了有關耶穌出世的事,「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個由聖靈感孕所生的孩子,出生後肩負着拯救百姓的重任,馬太福音的作者接着要記述的事情都是回應着耶穌如何拯救自己的百姓脫離罪的權勢。眾人都知道耶穌的名字,那麼,耶穌為何要問門徒他是誰呢?耶穌想要問門徒的並不是他叫甚麼名字,而是他的身份。究竟群眾和門徒如何理解耶穌的身份呢?讓我們細閱經文內容:
13節:經文第13節說出耶穌發出問題的地點,而這地點也有不少象徵意義。凱撒利亞腓立比是希律的兒子腓力所管轄的地方,這地方離開加利利約有25哩,是外邦人的祭祀中心。在羅馬帝國,他們常以君王與神祇同等,甚至稱凱撒奧古斯都為世界的救主。耶穌帶門徒到凱撒利亞腓立比除了是退修外,也想藉這象徵權力核心的地方讓門徒認清他的身份,他不是政治上的君王,而是受苦的彌賽亞。
14節:門徒坦白告訴耶穌,其實群眾對於他的身份眾說紛紜,不甚肯定,有人說他是施洗約翰,或是以利亞,或是耶利米或先知裏的一個。在群眾心目中,耶穌並非普通人,他有着特別的能力(太4:24-25)因着他的言行舉止,陸續有不同的人對他的身份產生懷疑:「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都聽從他了!」、「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這不是大衛的子孫嗎?」無論是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或先知,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都是奉上帝的差遣來宣講悔改的信息,也是上帝受膏者的先鋒,上帝與他們同在和賜能力為上帝工作,他們也因遵行上帝的使命而受苦。群眾以為耶穌只是其中一位帶有上帝能力的先知,卻不明白耶穌不但是先知,也是拯救他的百姓離開罪惡的救贖者。
15-16節:耶穌聽過門徒說群眾認為他是誰後,他轉移視線直接問門徒他是誰。門徒跟隨耶穌傳道有一段日子,究竟門徒清楚耶穌的身份嗎?他們的回應對於將來的傳道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門徒要知道他們所宣講的是誰。於是,常在門徒中首先發言的彼得回答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17節:耶穌對於彼得的認信甚為欣喜,更稱彼得能明白上帝的啟示是有福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認識耶穌的身份,若不是出於上帝的啟示和憐憫,彼得也不能憑個人的能力宣認耶穌就是彌賽亞,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彼得的認信與群眾對耶穌的認識形成對比,群眾對耶穌的普遍印象是從人的觀察而來;相反,彼得的認信卻是從上帝的啟示而來。
18節:彼得的希臘文是Petros,而磐石是Petra,而彼得的亞蘭文名字是磯法(Kephas),而這字在亞蘭文中也是磐石的意思。耶穌用彼得的名字來隱喻彼得的就是教會的磐石,此外,教會的建立也是建基於耶穌是基督,他是教會的根基。耶穌所說的「教會」是指「彌賽亞群體」,是跟隨耶穌的門徒所組成的,而這個群體要在世界中為耶穌是基督作見證。正因以上的認信,黑暗和死亡的權勢不能勝過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也不能勝過以耶穌基督作為根基的教會。
19節:耶穌要把天國的鑰匙給彼得,「天國的鑰匙」是賦予他掌管天國和教會的權柄。「捆綁」和「釋放」是拉比的用語,即「禁止」和「允許」,有教導、辨識和禁止的意思。耶穌把「鑰匙」交予彼得,也象徵着天國是為了那些滿全上帝旨意的人而開啟。
20節:耶穌吩咐門徒不可對其他人說他是基督,是為免群眾還沒有認清耶穌的身份而衍生出錯誤的理解。所以,那時還不是時候讓人們知道他是基督。
應用:耶穌不單問門徒他是誰,他同樣也問我們每一個信徒,我們所相信的是誰?我們如何與這位救贖主相遇,以至我們能宣稱「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不但是個人的認信,更是全教會的認信,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如何把這認信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呢?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