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大齋期第二主日
 

馬可福音 8:31-38

這段馬可福音記了述耶穌第一次預言自己受難的段落。這事發生之前,耶穌已經呼召了十二門徒(3:13-19),他又曾到處教導人、醫病、趕鬼、行了很多神蹟奇事,以致很多人都聽聞他的名聲、知道他大有能力。在前往凱撒利亞腓立比的路途上,耶穌問門徒:別人說他是誰;他並問門徒認為他是誰。那時,彼得回應說了耶穌是基督,耶穌就囑咐門徒不可對任何人說起他(8:27-30)。
彼得說了耶穌是基督之後,在只有耶穌和門徒一起的時候,耶穌教導他們說:他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後復活。耶穌這番說話,對於當時的門徒來說,是他們難以置信的,因為那時很多人心中所期待的基督,是一位能拯救猶太民族脫離羅馬人統治的英雄;耶穌既然是滿有能力,說話也有權柄,門徒自然不會預料耶穌將來是要受難的。
彼得是門徒之中首先講出耶穌是基督的一位,不過,他對「基督」的理解,與耶穌的理解並不相同,當時彼得接受不了耶穌所說的那種受苦的基督。因此,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彼得聽到耶穌的預言後,就拉着耶穌,責備他。這裏「拉着」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拉往一旁」,代表彼得是拉開耶穌與其他人的距離,然後他諫責耶穌!由此可見,彼得當時是有些情緒激動,他忍不住要指出耶穌的預言是他不能接受的,他也認為耶穌的說法是錯誤的,但由於耶穌是老師,所以他就先拉開耶穌與其他門徒的距離,才諫責耶穌。
可是,彼得對耶穌的着緊,換來是被耶穌當着其他門徒面前斥責他是撒但!耶穌這樣斥責他,是要指出彼得那種看來出於對耶穌善意的諫責,原來卻是與上帝敵對;彼得在這裏所顯出他對基督、對耶穌使命的理解,完全都是錯誤的;彼得在這裏的角色,就好像耶穌在曠野所遇到的魔鬼一樣(太4:1-11),魔鬼提議的往往表面是美好、也不需要人走受苦的路;不過,上帝的意念並不是這樣。因此表面上彼得諫責耶穌,是為了耶穌的好處,可是他的想法卻是與上帝的心意相反。
作為門徒的彼得卻誤解耶穌、不明白上帝的心意,那麼,我們亦要反問自己所理解的「基督」是怎樣的?是接近與彼得所理解的「基督」?還是在耶穌身上活現出來、願意為人受苦犧牲,以成就上帝救恩的基督呢?會不會自己也與彼得一樣,曾誤解上帝的心意呢?耶穌既是那位為人受難的基督,作為跟隨耶穌的門徒,也要跟從耶穌基督的腳蹤。耶穌提醒凡跟從他的人,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他,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為耶穌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必救自己的生命(可8:34-35)。這樣說來,跟從耶穌的路實在不是平坦大道,就正如耶穌曾教導人要進窄門(太7:13-14,路13:24),窄門才是通往得救生命的門。
經文最後一節(可8:38)所作的結論,表示人生在世,最後會是得生命還是失去生命,觀乎對耶穌和福音的觀點和態度。因此,在大齋期這個鼓勵自省的時候,正好提醒我們要重新調整和較正自己的生命方向,要放下自己的想法,一心尋求上帝的旨意,不要害怕艱苦、卻要努力履行,以致將來能面對耶穌基督再臨審判的日子。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