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與門徒一起傳道、趕鬼、醫病,又在私下無人的時候,向他們解釋上帝國的奧秘(4:10-12, 34下)。門徒本應該很清楚了解耶穌是誰才對,為何在今天的經文門徒還在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呢?
經文講述那天的晚上門徒要與耶穌渡到對岸,而且還有其它船同航,忽然風浪大作。這突如其來的風浪,縱然是豐富經驗的漁夫也手忙腳亂。馬可形容「波浪打入船內,以致船灌滿了水。」可見這次巨風浪非同小可,甚至有沉船的危機,他們急忙要將船倉的積水撥倒出船外,又要在風浪中穩定艘船。在這時候,耶穌卻在船尾抌着枕頭睡覺,形成極大的對比。一邊廂忙着救命,另一邊廂安然睡覺。門徒也忍不住要去叫醒耶穌,且說「老師!我們快沒命了,你不管嗎?」學生對老師這樣的語調或多或少是帶着一些抱怨的意味,雖然馬可沒有解釋這話的意思,但很明顯就是門徒抱怨耶穌不理他們生死。耶穌起來斥責風和海,風浪止息了,但門徒的反應卻非常懼怕。耶穌問他們:「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門徒縱然跟隨了耶穌,甚至像彼得親眼看見耶穌趕逐污靈、潔淨痳瘋病人、醫治他的岳母等等,但仍然不曾了解耶穌是誰?在他們的心目中,耶穌可能是一位先知或神人,但絕不會有這樣的能力可以操控大自然。因為在舊約中只有上帝才能呼風喚雨,但耶穌卻可以直接斥責風和海。對他們來說這到底是甚麼一會事,眼前的耶穌竟然能有上帝的大能,連風和海都要聽他。所以縱使風浪停了,他們仍然非常懼怕。因為眼前的耶穌已超過他們所思所想了。
不過,縱然他們尚未知道耶穌真正的身份,但他們對耶穌的認識也未免太過表面,以致當危機出現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耶穌,只顧努力運用自己的才能應付,直至無計可施的時候,才想起叫醒耶穌,一同面對。耶穌對門徒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當中有兩個地方值得反思的,第一、門徒遇到風浪時,不是馬上找耶穌,而是到了「船要滿水」。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風浪時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我們是否在風浪的開始時,就已經將一切交託給主,讓他的旨意在我們身上實現呢?很多信徒遇到困難時,都會祈禱交託,但祈禱過後仍會費盡心思想方設法,來處理和解決問題。這本也是自然的。但有些時候卻是想完一個辦法,再想一個後備方案,甚至第二、第三個後備方案,縱然預備好各樣打算,仍然煩擾不休。原因是在禱告中根本沒有真正的交託。耶穌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提醒我們若是有信心就不會膽怯,內心就能回復平靜,以賽亞書30:15「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只有內心平安,眼目就能清明,心思變得敏銳,處事也會更加穩妥。否則,在惶恐憂心之下,心思雜亂容易出錯。因此在風浪中,信心是非常之重要。
第二,信心在乎對耶穌的認識,從經文中可見門徒跟隨耶穌,得着耶穌的教導和親身經歷神蹟,直至這次耶穌斥責風和海,才發現還未真正認識耶穌是誰。這裏提醒着信徒,認識主不能單靠頭腦上的認知,雖然聖經知識能幫助明白上帝的真道,理解上帝的旨意,但對主耶穌基督卻不能只認識這位歷史中的耶穌,那只是給予我們對耶穌的理解;除此之外更要在我們的生命經歷中體會這位信仰中的基督,這樣我們才能從信仰中與基督建立緊密的關係,叫我們能在困難中全心交託。
耶穌和門徒都在船上,突然起了巨浪,門徒只察覺以自己的能力來面對風浪,卻想不起耶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察覺耶穌與我們同在呢?我們的信心是否建立在我們自己的專業、學識和能力上?還是建立在信仰中的基督裏,能將萬事交託。我們在祈禱交託之後,是否仍耿耿於懷要事情按着自己的心意成就,還是充滿着平安和信心地,盡一己本分之力,按主旨意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