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救主復活日
 

[守夜] 路加福音 24:1-12 [日間] 約翰福音 20:1-18 (或) 路加福音 24:1-12 [晚間] 路加福音 24:13-49 (註:晚間經課不適用於晚禱。)

路加福音有關復活的記載是一個整體,連貫了時間和空間,從23:50-56耶穌的埋葬,到24:1-12記載了在第一個復活日的早晨,婦女來到墳墓,再從墳墓那裏回去,向十一個門徒告訴她們的經歷;而彼得的回應是跑到墳墓前,看到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再到24:13-35是同一天發生,在離開耶路撒冷,通往以馬忤斯路上,耶穌向兩個門徒顯現,在擘餅後,他們眼睛開了、認出耶穌之後,立即起身回到耶路撒冷,向其他跟隨耶穌的人報告耶穌怎樣顯現給他們及西門。然後,24:36-43、44-49、他們一起的時候,耶穌在他們中間顯現,給他們教導和差遣;最後24:50-53,耶穌帶門徒去伯大尼,在那裏升天去了。
今天的經文是路加福音有關耶穌復活五個場景的第一個,而這些事是一天內一件緊接一件地發生的地點是環繞耶路撒冷附近,其中所有角色都曾經和耶穌一起生活和見證他的傳道工作,亦即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也就是與耶穌一直由加利利去耶路撒冷同行的人,就如去到墳墓的婦女,是從加利利起跟隨耶穌的(23:49;24:9從加利利跟着他來的婦女們),這些復活的見證人和復活主相遇,其中卻不斷在「同在」和「消失」的兩個極端中游走,當耶穌被認出的時候,就會消失了;亦在門徒聚集在一起,耶穌又忽然在他們中當中。
今天的經課記載,起初婦女是不明白復活的事實,卻成了復活的見證人;原先她們是去墳墓為耶穌的屍首,塗抹香料;然而當她們卻找不到耶穌的身體,看到的是一座空墳。這種文學敘事手法,使讀者產生一份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引伸出一種諷刺,活生生的人進入墳墓,而亡者即不在墳墓之中,因她們只從地上的經驗去認識信仰,故此,停留在困惑的狀況當中。
就在此時,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從這個描述,帶出一個復活的主題—「同在」和「消失」的兩個極端,雖然在這裏沒有清楚提到他們是天使,但明顯地他們是來自天上,亦令我們想到登山顯榮:耶穌的面貌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完成的事(路加福音9:29、31);婦女忽然見到兩個人在墳墓裏,她們非常害怕,伏在地上。但這兩個人問他們:「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並說出耶穌曾為自己的復活所說的教導,她們就記起耶穌的話來。
她們就回去把這一切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她們成了復活主的見證人,以行動和說話去見證,但她們的見證產生了漣漪效應,亦衝擊了其餘的門徒,然而,這改變並沒有即時完全解開復活所帶來的迷惑和衝突。門徒以為她們的話是胡言;完全不相信;在他們中只有彼得獨自走到墓前,俯身觀看,只見細麻布,就回去了,因所發生的事而心裏驚訝。
從復活的第一個場景中,婦女經歷了生命的轉變、成長,這是從她們內在的改變:首先空墳令她們驚怕、混亂;第二、見到兩個人是恐懼,就如撒迦利亞、馬利亞、牧羊人遇到天使一樣,而她們的回應是敬拜,伏在地上;第三、是「記起」耶穌的話,希臘文「記起」和「墳墓」是同字根,但當她們記起耶穌的說話,生命不再是像墳墓般裝着死亡,而是活的見證。生命得到更新—從驚恐到記起、從哀傷到喜樂,從懷疑到敬拜,而能領受和明白聖經和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願望我們能學像她們,經歷復活主的改變,成為主的見證人。阿們。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