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五主日
 

路加福音 10:25-37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又是大家都應該相當熟悉的一段經文,筆者手上的和合本修訂版有以下的標題:「好撒瑪利亞人」。
「好撒瑪利亞人」,這一段記載是路加福音所獨有,資料來源本身也很值得研究,筆者把是次分享集中在「好撒瑪利亞人」的出現,究竟是讓我們去思想和實踐怎樣的信仰課題。
「好撒瑪利亞人」是否一個比喻,還是一個真實故事,又或者兩者皆是,不知道大家心裏有如何的答案,筆者的答案暫時賣個關子(本文最後應該會揭曉)。其實耶穌講述「好撒瑪利亞人」是源於與律法師的對話,而這對話的核心內容則不是路加福音所獨有,我們可以參考馬太福音22:34-40及馬可福音12:28-34,這兩段福音經文中,耶穌和文士在討論「最大的誡命」(和修版標題)的意義。
從「最大的誡命」(太22:36及可12:28)到「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0:25),文士和律法師都獲得一致的答案:「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如己」(路10:27,太22:37-39,可12:29-31),但路加福音的記述卻有點峰迴路轉,律法師要證明自己有理,追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這個問題反映了些甚麼?
「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和「最大的誡命」及「承受永生」有甚麼關聯?筆者認為律法師是從自我中心出發,他想弄清楚愛的對象,不想愛錯,是有目的地去愛,為要得着上主的眷顧,得以承受永生,在他心底裏「鄰舍」是有指定對象,有一定範圍,若不合乎他所設下的框框,便不算是「鄰舍」,他不必去關心或愛護。
於是耶穌便講述了「好撒瑪利亞人」的事蹟,針對律法師的問題作出回應。耶穌其實是心中有數,他深深明白到從猶太人的角度出發(我們差不多肯定律法師是猶太人),撒瑪利亞人不可能被視作是「鄰舍」,但耶穌卻要從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景來驅使律法師正視他本身的盲點,並且要自己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在耶穌的講述中,那個落難的猶太人,遇上強盜,被剝去衣裳,更被打個半死,卻沒有同胞(包括祭司和利未人)願意伸出援手,在絕望的境況中,「動了慈心」並且一直幫助到底的竟然是一個撒瑪利亞人,對於這位律法師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在路加福音10:36耶穌反問律法師一個極尖銳的問題來回應律法師起初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呢?」(10:29),耶穌反問他:「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律法師沒有說是那個路過的撒瑪利亞人,而是婉轉地回答:「是憐憫他的。」(10:37)
耶穌沒有跌入律法師所設下的框架,反而透過今天的福音經課,他要清楚地告訴那位律法師和正在聆聽及閱讀這段福音經課的我們,不是要給「鄰舍」下定義和界限,來決定應該誰人才可以被愛,卻是要我們尋回自己在上主眼中的珍貴身份,成為憐憫別人的鄰舍!
律法師起初問耶穌,「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在這段對話最後的回應便是「你去,照樣做吧!」(10:37),實踐去憐憫身邊的人,就是最根本的答案。對於筆者來說,「好撒瑪利亞人」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真實例子,讓我們照樣去做,這便是福音。阿們。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