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一主日
 

路加福音 13:10-17

此段經文充份流露主耶穌基督的憐憫和慈愛,然而人神共讚的美好作為,卻再一次揭示主與宗教領袖的衝突。
(一)主耶穌基督的憐憫和慈愛
首先,經文提到是「耶穌看見,就叫她過來」,是主耶穌主動提出幫助。究竟是甚麼原因令那婦人沒有主動或不敢求助呢?可能她彎着腰,看不見耶穌,也不敢出聲呼求,也可能是遭那附身捆綁她的靈禁止。可能已有十八年之久,她對痊愈甚至少少的改善也不存希望。相信身患長期病症的人會與你訴說他/她的憂慮、困苦和猶豫。無論如何,主耶穌基督看見人的困苦,他不會掩面不顧。然而,信徒心中或會有疑問:為甚麼主好像不是所有問題或所有人他都會主動出手的?從福音書的記述中,主自有他的計劃及時間表。正如他的拯救大計是在他看似被全然擊倒在十字架之後才成就的。
其次,主看重每一個人。在當時的社會(或直到今天還是一樣),女人都被視為比男人低一等。主耶穌基督更特別指出她「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雖然人的身份很大程度取決於社會的價值制度,然而在上帝眼中,每一個人都是他的兒女。「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肯定那婦人在族群中和社會中的身份和價值。今天的教會更加不可以曲解聖經,去合理化對任何性別或族裔的歧視和貶損的舉措,我們更應主動推動平等和公義。
還有,主耶穌基督不願我們活在「被捆綁」的生活中。捆綁可以來自「污靈或撒旦」,其實更多是來自「罪」。「罪」可以是個人或社會偏離了上帝的價值。例如貧窮不一定是窮人們懶惰,反而是社會上不公平制度使他們被壓榨,如工資被壓低、高地價政策致使貧困戶花費大量收入交付高昂的租金等。教會不單期待主耶穌基督來解脫手捆綁,更要協助社會去解除或減輕這些捆綁。如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香港的教會積極參與「反蓄婢運動」,解除對社會最底層婦女的壓迫。主耶穌基督更使我們直起腰來,做一個被解放,可以被接納重回社群的人。
(二)主耶穌基督教導的權柄
再一次,主耶穌基督在安息日治病帶來宗教領袖的質疑。他們表面的理由看似有道理:既然那婦人已受了這麼長時間的苦,遲一天半天,又可以遵守律法,豈不是更好嗎?主耶穌基督立時指出他們的偽善:他們會照顧牲畜的需要,背後是害怕財產的耗損,反而不去顧及人所受的痛苦。他們正正是耶穌所指責的宗教領袖的弊病,只會將遵守律法的擔子放在百姓身上,自己卻一根指頭也不動。
宗教領袖指控主耶穌基督不遵守他們理解的律例典章,卻忘記了安息日是為人而設。主耶穌指出他才是頒布律法,是安息日的主。今天教會內也有人死守一些制度及規例,而欠缺反省的能力,忘記了主耶穌基督的教導。聖保羅提醒信徒要去「察驗何謂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章二節下)。制度及規例必然有其功用,但當遇到與實際情況有矛盾時,我們要祈求從上而來的智慧和勇氣,去分辨哪些需要堅守,哪些需要改變。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