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九主日
 

路加福音 18:1-8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若我們能貫串前文後理去看,我們更能掌握主題。17章20-37節,經文提及上帝國度何時來臨的課題,耶穌巧妙地教導門徒與其將尋問「何時」,倒不如從「心」理解,既知道時間日子是我們未能掌握,倒不如整理我們作門徒的心態,而第18章,正正承續這主題,與我們分享了信徒心態上的學習。
我們需要知道,路加群體亦即是早期教會群體,正經歷不同的迫害,他們渴望基督再臨,能夠拯救他們免於禍患。然而,「基督再來」的盼望,亦因為上主的延遲,門徒面對信心動搖的時候。因此,今天的福音經課(18:1-8)記載耶穌透過比喻,去勸勉門徒「常常禱告,不可灰心」(1節)。
有趣的是,這個比喻與9-14節的「法利賽人和稅吏禱告」的比喻,是路加獨有的比喻,而且亦是惟獨的兩個比喻,在內容敘述之先,耶穌已說明這個比喻的目的。路加福音經常提到「祈禱」,多次記載耶穌祈禱(3:21; 5:16; 6:12; 9:18,28; 22:41),有時甚至對耶穌的祈禱有詳細的刻畫,如客西馬尼園中的禱告:「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22:44)。而路加亦多次記載耶穌也教訓門徒怎樣祈禱(6:28; 11:1-13; 18:9-14; 19:46; 20:47; 22:40,46)。
在這個比喻中有兩個天淵之別的角色:寡婦與官員。寡婦代表社會最無助孤單的人,而官員是當權擁有能力的人;而這位無助的弱者寡婦,只能尋找擁有能力又理應執行正義的官,為她伸冤。然而,經文一開首,指出這位當權的官是「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人」(2節),這句話在後來官的心中自白亦有重複(4節)。這位官員可說是個我行我素,對神明、對別人都不留情面的人。
比喻精彩的地方,是原先「很久不受理」的官,亦因寡婦的煩擾而為她伸冤。因他深知若不為她伸冤,她是「常來糾纏」的。因着寡婦的堅持、難纏,不義無情的官,最後亦為她伸冤。經文中記載這位官員的轉變,不是因為他悔改、不是因為他動了慈心、亦不是因為寡婦的行動感動了他,而他之所以行動,單單只是因為寡婦的難纏與堅持。
寡婦的難纏與堅持,或許是耶穌說這個比喻的提醒: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要詮釋這比喻,學者們都強調切忌將「比喻中的官等同上帝」,上帝不是因為我們的難纏,所以勉為其難地聆聽我們的禱告。正如比喻的焦點(6-8節)所指,上帝「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透過雙重否定的手法,表達了假若不義無情,不留情面的官,也會因寡婦的堅持、「常來」而為他伸冤,更何況上帝呢?上帝若是那位詩篇121所描述的:「不打盹、不睡覺」並定意要「保護我們從今時直到永遠」的創天造地的上帝,他必然為每一位來尋求他,堅定信靠他的施以慈愛、公義的回應,上帝必為晝夜呼籲他的子民伸冤,並不延遲。
因此,經課中最後的一句,「人子來的時候,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是一個挑戰,亦是一個提醒。就是當路加福音群體、早期教會面對外在的逼迫、對基督再臨的懷疑與信心動搖,路加醫生再次呼籲信徒,上帝必不延遲,上帝定意看顧與垂聽。同樣地,今日在我們面對逼迫、生活逼人,又或者開始懷疑上帝國度是否來臨的時候,我們能否「不灰心」堅持恆切禱告呢?
路加福音第17章,當法利賽人問:「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睛看得見的。人也不能說:『看哪,在這裏!』或說:『在那裏!』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
深願這個失卻信心與盼望的世代,能因為「不灰心,常禱告」的信徒,能因為有一群常以「天國的事為念」,將天國的使命放在心中的門徒,使天國透過他們的生命見證,使人看見!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