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三主日
 

馬太福音 9:35-10:8 (9-23)

上主日的福音經課,記載了耶穌呼召稅吏馬太、醫治患經血不止症的婦人及使會堂主管女兒死而復生的事蹟。這是一組記載耶穌神蹟奇事和呼召門徒的論述。
今天的福音經課,馬太福音9章35節:「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他們的會堂裏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正正亦是重複耶穌之前的一切工作,表達了他作為「以馬內利」(上帝與人同在),他如何透過講論、治病,將天國的福音臨到世上。從4章23節到9章35節,首尾呼應地表達耶穌在世的工作。而學者更指出這兩節就好像一對書立,將一個完整的單元建構起來。若果說第5至7章的登山寶訓是信息的彌賽亞(Messiah in word),記載耶穌的教導與講論;那麼,第8至9章就是透過神蹟奇事,表達耶穌是行動的彌賽亞(Messiah at work)。
今天的經課,清楚表明了耶穌基督的性情,表達了他對人的慈愛。第36節,耶穌看見一大群人,他就憐憫他們,並且他更看見他們的「困苦無助,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憐憫」的原文意思是指「內在受感動」,意思就是指牽動了內心深處的感情。正正這份情感,讓耶穌醫治群眾、使群眾得飽(14:14;15:32)。羊和牧羊人的比喻,在希伯來聖經中是家傳戶曉的象徵。由獻祭用的羊羔(出12:1-4,29:38-42),及至上帝是牧人,以色列民是羊(賽40:10-11;詩23)。而在猶太傳統中,以色列的領袖亦喻為牧人,民數記27:17「上主的會眾如同羊群沒有牧人一般」,因此摩西以約書亞繼承他,作以色列民的領袖,帶領他們進入應許地。因此,耶穌看着群眾的身心社靈的受苦,他動起慈心,他憐憫群眾的需要。同時,這亦表達了當時的「牧人」(以色列的宗教領袖),並沒有好好照顧上主的羊。
接着,耶穌用「莊稼」作類近的比喻。「莊稼多」,就是指許多上帝子民需要照料及牧養,然而耶穌卻說「工人少」,這反映耶穌對「困苦無助的羊」,內心的期望可以一一醫治與拯救的殷切。因此「你們要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38節),所發出的是一種憐惜,上帝子民需要「做工的人」看顧及帶領。而主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除了是牧養「困苦無助的羊」、收割「莊稼」,更是差遣跟隨他的門徒,接續做他的工作。
因此,第10章承擔這個課題,記載了耶穌設立十二門徒,目的是承接他的工作與使命,亦提醒他們作門徒的代價。這「十二」不期然讓我們聯想到舊約時代的「十二支派」,就是上帝應許得地為業的上帝子民。所以,耶穌差派12門徒,代表了上帝國度新子民的開始,這亦呼應馬太福音以耶穌與摩西進行類比的手法:昔日上帝藉摩西建立以色列群體,訂立律例典章,今天耶穌透過差派十二門徒,再次興起他的子民。「使徒」一詞,在馬太福音只出現一次,意思指「被差派的人」。在第5至15節記載了十二門徒被差遣到以色列民當中傳講天國的福音,這正表達了他們「被差派」的身份與使命。
根據第1-4節的使徒名單的次序,最先被提及的是兩對兄弟,西門與安得烈、西庇太的雅各及約瑟。學者認為這排序反映了他們是耶穌的「內圈門徒」(inner circle),相比其他門徒,他們更親近耶穌。在名單中,不乏交代了門徒的過去,包括「稅吏馬太」、「奮進黨的西門」及「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十二門徒是耶穌親自揀選的,他們成為耶穌的學生,與他一起生活同行。耶穌亦賦予他們能力和權柄,他們被差派作耶穌作過的事。同樣地耶穌今天亦親自揀選了我們,讓我們跟隨他,願他給我們的能力和權柄,能為世界帶來真正的福音!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