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太福音24至25章的記載,耶穌與門徒已經進入耶路撒冷,他將要受難被釘十架,與門徒分離。臨別在即,馬太福音在這兩章記載耶穌這位師傅,要作出最後的教導、遺訓。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將要面對的分離、苦難,面對將來許多的不知道,亦要面對不知道主耶穌幾時會再來。於是,耶穌提醒門徒「你們要做一個警醒又忠心的僕人」。上個主日,馬太福音25章1-13節「十個童女的比喻」,告訴我們要儆醒,我們作好準備(正如五個聰明的童女),等侯主的再臨。那麼,本主日的福音經課,是延續同樣的主題再作引申。當我們在等候上主的再臨,我們接受了天父交託給我們的職份與恩賜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守株待兔的等候,而是我們要忠心的作好預備,履行上帝交託的工作。今日的經課,提及「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出外遠行,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他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 一個給了二千, 一個給了一千,就出外遠行去了。」根據原文所寫的「他連得」,按當時的幣值,可以理解為 5000萬、2000萬、1000萬等天文數字,就是一個普通人一生都未能賺到的財富。但這個主人,按各人的才幹,將他的家業交託給他們:(1)這個主人,不是隨便地交託,而是他認識僕人們的能力;(2)大家可以推斷,這些僕人,亦理應不是平平庸庸的人,否則主人怎能夠交託如此鉅大的資產給他們。有關頭兩位僕人,根據聖經的描述,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領五千的賺五千,領二千的賺二千。可以想像,他們兩人所做的,用今日投資風險系數,都可以說是極高風險的經營。這兩位僕人,雖然不知道主人何時歸回,卻能忠心於主人的交托,把從主人所來的,為主人賺回更多。然而,這個比喻的真正主角,或許不是這兩位僕人。真正的主角是第3位僕人,就是在比喻共17節經文中,共有8節提及的這位僕人。坦白來說,這個僕人的做法,或許不少人也會認同。因為他並沒有令主人虧本。然而主人卻回答他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可能用常理去理解,我們會認為主人的指控,是否有點過份?然而,正如前文提及,其實這些主人,當主人交託財產給他們時,是深深知道他們的能力的,他們亦不是平平庸庸的。因此,這個僕人,他的「又惡又懶又無用」,不是因為他本身是差的,不是因為他本身無能力,而是他太多藉口,而是他不甘心被主人使用,而是他一心只想免責,而不是心甘情願地去負責、去承擔主人所交託的。弟兄姊妹,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天父或許正如這個主人一樣—他認識我們。他賜給我們各樣不同的恩賜,交託使命給我們。他毫不吝嗇,亦永不輕看我們,沒有看我們為平平庸庸,他對我們滿有信心,並交託各樣能力、恩賜給我們。但弟兄姊妹,我們如何回應呢?我們究竟是「立刻去」,本着一份「忠心」去事奉?還是我們仍然心存各樣的藉口迴避拒絕天父所交託的呢?教會今年慶祝開基180周年,各樣慶典都到尾聲了。願我們仍能忠心受託,不負主望,善用恩賜才幹,為上主作工。願主人將來對我們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少許的事上忠心,我要派你管理許多的事,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