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顯現期末主日
 

馬可福音 9:2-9

馬可福音92-9節林振偉馬可福音是四福音書中最多記載耶穌醫病趕鬼的事,而其中引起聖經學者注意的,有兩個耶穌醫治失明人士的故事。第一個記在馬可福音8:22-26。故事寫到耶穌在伯賽大遇到有人帶了一名失明人士來,求他摸他,給他醫治。耶穌就使他回復了視力,然後打發他回家,但吩咐他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這是因為耶穌不希望他把被醫好的事傳開去,而像這樣的說話在馬可福音屢見不鮮(見:1:44; 5:43; 7:36; 8:30)。其實這是作者馬可刻意的,目的是要表達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很多跟隨耶穌的人包括他的門徒,其實都不清楚耶穌要來完成上帝的救贖是甚麼的一回事,也不明白甚麼是「門徒的質素」(discipleship),所以馬可記下這個盲人的故事,告訴他的讀者:耶穌來是要開啟人的眼睛,使人能「看見」耶穌的身份,認識他要來的目的,以及他要用甚麼方式去完成上帝的救贖計劃。耶穌登山顯榮是寫在這兩個盲人得看見的故事中段,是緊湊着耶穌第一次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這樣的編排是有其意思的。耶穌來是開啟門徒的眼睛,向他們顯明自己的身份「這是我的愛子」,也藉此教導他們該怎樣回應「你們要聽他」(7節),像上帝藉摩西曉諭以色列人:「你的上帝要從你弟兄中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他。」(申18:15)。這是發生在一處「高山」上。在猶太人的傳統,「高山」有其神學意義,是上帝與人相遇的地方。昔日摩西就在西乃山蒙召作先知;以色列人也在那裏與上帝立約。如今門徒見到的,正是上帝的顯現。經文說到耶穌變化了形象,原文metemorphothe含有改變、變換、轉變的意思,英文的metamorphosis就是從這個字而來,解作從幼蟲到成蟲的「蛻變」,即產生巨大的變化,再不是原來的樣貌。然而這裏不是指耶穌要蛻變,而是揭示他原來的樣貌,是有着屬天尊貴的榮耀,經文寫到他的「衣服放光,極其雪白」,都是表達這個意思。(3節)不但如此,這次還同時應驗了先知但以理的異象:人子要坐在寶座上施行審判,他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但7:9-14)。這個情境都是指着耶穌說的。至於摩西和以利亞,他們在舊約和以色列信仰中具有相當的份量,分別代表律法和先知。「律法」表示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上帝永遠作他們的父親,他們則永遠持守上帝的律法典章。而「先知」是對律法的教導和解釋,以利亞更被列為彌賽亞的先驅者。因此這次相遇,不但應驗了耶穌正是舊約中所預言的彌賽亞,他也同時要來成全律法和先知的教導。這次耶穌帶着彼得、雅各和約翰,但馬可卻這樣寫着:耶穌「領他們悄悄地上了高山。」(2節)其實「悄悄地」這個字與早前所說:耶穌吩咐不要把他醫病趕鬼的事傳揚開去,同出一轍。這是馬可刻意顯示當前一個真實的境況:就是縱使耶穌最親密的門徒,也會把追求個人名利的事作為生命的目標,把耶穌變成他們可掌控的「獵物」,這曾發生在彼得身上。他在最初跟從耶穌的日子時,馬可有這樣寫着:「西門(彼得)和同伴出去找他(耶穌)」,而「找」katedioxen,原文意思是打獵 (hunting)、獵取,或搜索。(可1:36)這不是說耶穌已經成為彼得和同伴圍搜的獵物嗎?所以當下山時,耶穌吩咐他們:「人子還沒有從死人中復活,你們不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人。」(9節)就是恐怕他們只好追求個人的成就,把耶穌受難與復活的預言都忘記了。但他們似乎不太明白耶穌的心意。在這之前,彼得才宣認耶穌是「基督」(可8:29),這一次,他卻稱呼耶穌為「拉比」(老師),還建議興建三座棚。經文寫到彼得「不知道說甚麼才好,因為他們很害怕。」(5-6節)其實是反映出彼得還未真正明白「基督」的意思,只想到這位基督是榮耀的君王,是以色列人的復國者。而提議建造這三座棚,是好讓他們在那裏等待,準備同享基督的榮耀。當然耶穌是榮耀的基督,但他希望門徒明白:在他得榮耀之先,還有更重要的事他要用十字架的苦難來成全人類的救贖。這解釋了為何耶穌囑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人中復活,你們不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人。」(9節)免得他們同樣與彼得一樣的思想,只關心榮耀的基督,卻忘記耶穌的苦難。信仰是一件喜樂的事,但不能只局限於慶祝基督榮耀的復活和升天,而忽視基督的受難。效法基督,就是「要聽他」,像他一樣:他曾經歷苦難,但因順服上帝的旨意,最終還是戰勝了苦難。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