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廿六主日
 

馬可福音 13:1-8

每當世界風雲變色,各地天災頻生,我們便會聯想到世界末日,教會亦不能倖免於相關的討論,其實我們真的要認真聆聽耶穌有關末日的教導,主的話能使我們不致因困惑而恐慌,並能於困境中活出有影響力的見證。

今天的福音經課,耶穌從聖殿走出來,門徒不禁讚嘆聖殿的宏偉。耶穌卻告訴門徒,這座偉大建築的每一塊石頭都要被拆下來。聖殿作為猶太民族的中心,在他們的歷史和生活中佔極重要的地位,聖殿是他們向上帝獻祭的地方,因此聖殿被毀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

第一聖殿在以色列的全盛時期興建,距今約3,000年前,由大衛王預備建殿的材料,然後所羅門王繼位後把它完成。這聖殿成為了敬拜上帝的場所,也成了以色列的精神象徵。後來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攻佔,尼布甲尼撒王不僅摧毀了耶路撒冷,也破壞了聖殿,第一聖殿只存留了約400年。

70年後,波斯王塞魯士征服了巴比倫,並准許以色列人回歸,在原址重建聖殿。這第二聖殿的重建過程並不順利,直至波斯王大流士時期才完成。和第一聖殿相比,第二聖殿顯得較為簡陋。大約500年後,以色列被羅馬帝國殖民,指派了大希律來管治,他為了討好猶太人,在公元前19年左右大規模重建第二聖殿,耶穌的門徒所讚嘆的便是這座擴建了的第二聖殿。公元66年,猶太人起義反抗羅馬暴政,四年後羅馬鐵蹄踏平了耶路撒冷,並摧毀了聖殿,情況如耶穌所說的一樣。

當耶穌從聖殿銀庫走到聖殿外,跟隨的門徒望見聖殿一片金碧輝煌,又看到用整塊潔白的大理石鑿成的正門及殿廊柱子,還有人民所奉獻的貴重裝飾,不禁讚嘆聖殿的榮美,但耶穌的回應卻是預言聖殿的毀滅。那象徵以色列信仰與精神之實體建築一旦被毀,對以色列人來說無疑表示上帝已離棄他們。耶穌的宣告,讓那些想以人類的制度模塑其生命盼望的夢想徹底幻滅,這裏面也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眼光—人子耶穌才是世界的盼望。

真正的基督徒不害怕末日來到,因為末日是耶穌再臨的徵兆,我們應該引頸以待。聖經記載,末日臨到時,世上所有的邪惡和不義都要結束,耶穌再來要作王審判全地,開啟和平的新世代;耶穌最終要掌權,成就整個救贖計畫。

耶穌在預言聖殿將被毀後,門徒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私下來問耶穌關於末日的事。在初代教會,當信徒面臨嚴峻的迫害,受到殘酷的待遇,皆會想到世界末日快要來臨。這裏門徒問耶穌聖殿被毀及萬物結局有何跡象時,並不只是有關耶路撒冷聖殿的事,而是和末日有關的一切景象。耶穌提醒,未來將有許多人假冒他的名自稱是「基督」,到處招搖撞騙。在一個恐慌與變動的世代,人們很容易受「基督再臨」的謠言迷惑。此外,不論戰爭、地震,或瘟疫,都會帶來生命的苦難。耶穌卻說,這一切發生時,還不是世界的終結,因這些痛苦正如產前的陣痛,只是新時代來臨前的徵兆。耶穌提醒門徒,不要看見這些現象就被愚弄,因這不表示歷史的終局已經到來。

試想想,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危難、俄烏及以巴衝突帶來的政局動盪、極端天氣引致的災禍,甚至個人苦難引發的信心危機,有否讓我們不自覺陷入世界末日要迫近的恐慌?還是我們對未來會如何根本漠不關心,只想着享受當下呢?面對末日的議題,耶穌的教導能讓我們學習警醒而不至過度的恐慌或漠視。

聖殿的毀滅,顯示人建造的外在成就並未能帶來生命的盼望,唯有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才是人生命終極的保障。耶穌呼籲跟從他的人要勇敢為福音作見證,在末後的日子,他將充滿大能力和榮耀再臨,有了這樣的盼望,凡相信的人將有能力面對迫害及苦難,並堅忍到底。

對於我們今天廿一世紀的基督徒,我們已經歷及確信耶穌從死裏復活、升天,我們仍要相信他將會再臨,並心存盼望來等候。在這等待的過程,主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力量和智慧的來源,主的話不僅能幫助我們承受苦難,也能在平凡生活中幫助我們建立信仰的根基,看見生命的意義和盼望。要讓這段等待的過程過得更有意義,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有限,並不斷悔改及謙卑在上帝面前,下主日基督君王日便是禮儀年的結束,讓我們一起迎接基督來作主作王。阿們。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