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誕期第二主日
 

約翰福音 1:(1-9),10-18

今天福音經課是重複了聖誕日福音經課的後半部分1:10-14,亦包含了1:15-18,是整卷約翰福音的序言(1:1-18)的下半部分,很多人視這序言是整卷福音書的導言,以詩歌的文體述說出全書的主題,當中包括了兩首不同格式的詩歌1:1-131:14-18,故此,本主日經課是來自這兩首詩歌。

經文第一部分-10-13節是一位見證者的認信,亦是第一首詩歌的四個詩節的第三和第四節,當中兩段平衡主題句子:

他在世界,世界卻不認識他 //

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 // 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這段經文是描述光如何啟示上帝的拯救,但事實上只有部分的受造物—包括人類,有能力去認識和明白,黑暗和世界象徵了受造物在未有道的臨在之前,是沒有生命和光的,只有當基督的道進入世界後,我們才有能力去承認有造物主的存在;然而,在許多人的生命經驗裏,仍然不明白、不接納基督,在他們心內的黑暗仍會持續下去。在第11節,第一次提到耶穌基督在歷史中來到世界,「來到」希臘文文法的語態,代表一件曾經發生的事,即是耶穌降生成為猶太人的事蹟,亦就是道與他所創造的世界同在。然而,最令人感到難以理解的是:「他自己的人卻不接納他」,「自己的人」是指向以色列人,暗示他們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而救恩歷史並沒有因耶穌的死而終結,上帝的道建立一群新的子民—他的兒女,就是那些接納他(耶穌基督)的人:「凡接納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作者把這新子民的身份開放給所有的人,把上帝的應許賜給信他名的人,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創造,生命是直接從上帝而來。

第一首詩歌把上帝自我啟示的歷史以詩歌形式唱出來,而第二首詩歌是基督群體的信仰經歷和他們的認信,其中的結構和第一首的平衡詩句有很大分別,首尾兩詩節的平衡句,是救贖的宣告,而當中15-17節每單元有三平衡句,是見證群體的信仰經驗,救贖是其中的主題,而「充充滿滿」和「豐富」皆出現在首尾的詩句中。

在第14節,基督自我的啟示用了「道成肉身」的詞彙,作者用猶太教住棚節的象徵,表達上帝的道如何能住在有限及會朽壞的肉身生命當中,這亦是上帝應許的實現(利未記26:11「我要在你們中間立我的帳幕」、以西結書37:27「我的居所必在他們中間」),然而,永恆的道雖然取了人的樣式,但並沒有失去永恆的本質和上帝的榮光。

之後的三節是作者從14節的嚴肅認信所帶出的群體經驗:「從他的豐富裏,我們都領受了恩典,而且恩上加恩」,他們看到在耶穌基督身上,摩西的祈禱實現了(出埃及記33:12-18「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你」),上帝的真像揭示給信他的人,這些人不單是曾經看見耶穌,更是從耶穌身上認識上帝的人,看見上帝的真像和本質乃是恩典和真理,而這真理就是上帝的恩典是永不止息的。在15節,再以施洗約翰作一個見證者的樣式,表達出一個信他名的人的生命和工作;在16節再進一步說明上帝恩典的特質,就是不斷更新和豐富的,是上帝和人的友誼和救恩,是道賜給人的禮物,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經歷耶穌的工作。

最後的一段乃是認信,強調律法乃是上帝所頒布的,但卻不是恩典的全部,在耶穌來了之後,救贖的恩典才完全的彰顯,而18節是整個序言的總結,只有在父懷裏的耶穌才能讓人認識和明白上帝,人惟有與耶穌同在,住在他裏面,才能去到上帝那裏;作者鄭重地作見證,向世人宣告,邀請所有人前來參與於上帝的救贖歷史當中,基督是那讓我們看見上帝的惟一永恆之道。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