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顯現期第六主日
 

路加福音 6:17-26

路加福音6:17-26是耶穌「平原講道」的開端,這段經文與馬太福音中的「登山寶訓」有相似之處,但路加福音的記載顯然帶有路加獨有的「社會與靈性關懷」。這段經文的核心主題圍繞着耶穌對門徒和群眾的教導,揭示了上帝國度的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的張力。耶穌通過「四福」與「四禍」的對比,向聽眾展示了上帝國度的祝福與審判,並挑戰當時社會的主流觀念。

路加福音特別向受眾表達對社會邊緣群體的關注,如窮人、病人、婦女和外邦人,並強調耶穌的憐憫與公義。在今天的經文中,耶穌在平原上向一大群來自猶太各地和外邦的人講道(17節),這些人中有許多是來尋求醫治和釋放的(18節)。而今天經文的核心,就在耶穌醫治他們自身的關懷之後,耶穌開始教導他們要注目上帝國度所關懷的。

耶穌在這段經文中首先宣告了「四福」(20-22節),接着,耶穌宣告了「四禍」(24-26節)。耶穌通過「四福」與「四禍」的對比,揭示了上帝國度中的祝福與審判。在上帝國裏,貧窮、飢餓、哭泣和受逼迫的人被視為有福,因為他們將在上帝的國度中得着安慰、飽足、喜笑和賞賜。相反,那些在世俗中富足、飽足、歡笑和受人稱讚的人卻有禍了,因為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的報酬,而在上帝國度中卻將一無所有。

耶穌這一番教導,顯然挑戰了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在猶太社會中,富足和成功被視為上帝祝福的標記,而貧窮和苦難則被視為懲罰。然而,耶穌卻顛覆了這種觀念,指出真正的祝福不在於物質富足,而在於靈裏的貧窮和對上帝的依靠。這教導與舊約經課中耶利米先知及詩篇第一篇詩人所提及的,可謂彼此呼應,真正的福樂就是「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上主律法」的人。

同樣,在現代社會中,物質主義和成功主義是主流價值觀,許多人將幸福和成功等同於財富、地位和名聲。今日我們有時也將這種世俗所說的「成功、幸福感」帶進教會;然而,耶穌的教導提醒我們,真正的祝福不在於這些外在的東西,而在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和對上帝的依靠。

耶穌說:「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6:20)這裏的「貧窮」不僅指物質上的缺乏,更是指靈裏的貧窮,即承認自己的無助和對上帝的依靠。今天我們常常被教導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資源來取得成功,但耶穌的教導提醒我們,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來自於對上帝的依靠,承認自己的有限,並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

此外,對社會邊緣群體的關懷亦是門徒群體所要注目的。在6:17-26的經文中,耶穌宣告貧窮、飢餓、哀哭和受逼迫的人有福,這提醒我們要關注那些在社會中被忽視和邊緣化的人。貧富差距、社會不公和種族歧視等問題從古到今仍然存在,作為基督徒,我們又有否以言以行,將上帝的福音傳播給這些群體呢?

耶穌說:「人為人子的緣故憎恨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把你們當惡人除掉你們的名,你們就有福了!」(6:22)正正提醒我們,跟隨耶穌可能會帶來逼迫和反對。基督徒從昔日到現在,也有可能因為信仰而受到嘲笑、排斥甚至迫害。然而,耶穌鼓勵我們要勇敢面對這些挑戰,並相信在上帝國度裏我們必有賞賜。

「四福」與「四禍」,教我們重新思考真正的幸福與滿足究竟在哪?學會靈裏貧窮,關懷社會邊緣群體,勇敢面對逼迫,並警惕世代的誘惑,將生命的重心單單放在上帝的國度上。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與滿足,就正如詩篇第1篇中,詩人說:「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