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是顯現期末主日,福音經課皆是記載耶穌在山上顯出他的榮耀,是耶穌神性榮耀彰顯的高峰,同時回應顯現期第一主日,耶穌受洗時,天上來的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而在登山顯榮時,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兒子」,上帝這樣的宣告正好把顯現期總結起來。
而路加福音敘述耶穌在山上顯榮是放在第9章的下半部份,當中第9章1-11節是敘述差遣十二門徒出去,而本主日經課是描述耶穌在行了五餅二魚神蹟、彼得認他為基督和他第一次預言受苦之後;當中包含兩件事情,28-36節是在山上經歷主的榮光,37-43節是走到山下去服事。這樣使我們看到信仰的兩個不能分割的層面,就是在經歷上帝榮耀的同時,亦要在生活上把信仰實踐出來。同時,這兩個故事卻寫出上帝對人兩種的宣講,從雲中的聲音:「這是上帝的兒子,是上帝所揀選的」,而向群眾宣告:「唉!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另一點使人看到兩件事有一些微妙的關係,在山上彼得想永遠把上帝的榮耀收在山上的棚內,但在山下,耶穌卻嘆息他要和他們在一起,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
路加福音有關耶穌在山上發出光輝,把他的榮耀完全彰顯的記載放在他正祈禱時(9:29),在路加福音,耶穌在許多重要的時刻皆以禱告作準備,今次亦不例外。當中提到耶穌的面貌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沒有和馬太及馬可福音般描述——耶穌變了形像;耶穌和摩西和以利亞兩個人談話,代表了耶穌是圓滿了摩西的作法和先知的講論。在31-33上,他們三個人談到耶穌去世的事,這字原文是離開(exodus)和出埃及的名字相同,指耶穌正面向耶路撒冷,準備他的受苦和死亡;然而,這次「出埃及」亦像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離開埃及,給上帝的子民帶來拯救和自由,而這次耶穌更是通向榮耀復活的旅程。路加福音視山上的榮耀只是耶穌復活榮耀的序幕,門徒的打盹預表了他們在客西馬尼園時睡着,而耶穌提醒他們要保持清醒,否則會因睡意而沒有看到耶穌的榮耀。
彼得的回應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我們來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是世人對宗教信仰的寫照,當我們經歷一些神聖的經驗時,往往只想不斷停留在那經驗之中,永遠保留那美好的一刻;上帝對他們來說只是活在過去,而不是時刻引領我們向前;對彼得這樣的要求,有聲音從雲裏來,這聲音是同時向三個門徒發出的,第一句是在耶穌受洗時,上帝對他的身份的宣告:「這是我的兒子」(詩2:7),在路加福音亦說到他是被上帝揀選的,就像以賽亞書42:1,是那位被上帝揀選受苦的僕人。整個故事的重心,乃是最後的一句:「你們要聽他」,從文法上,這裏強調不斷地去聽,正好回應彼得的要求,不是搭棚,而是要聽,聽的是上帝的話語。
接着來的神蹟醫治故事,表明了信仰是活在現實當中,這次是耶穌第三次被一位只有一位兒子的父親所請求,從第9章開始,強調耶穌給十二使徒權柄和能力去驅鬼及治病:耶穌叫齊了十二使徒,給他們能力和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疾病,又差遣他們宣講上帝的國,醫治病人(9:1-2),然而,那位父親曾求過耶穌的門徒把那靈趕出去,他們卻不能,因為他們沒有聽明耶穌的說話,心中亦沒有真正悔改;然而,在這神蹟醫治之後,仍是不能給人帶來信仰,而只是詫異;路加福音強調耶穌的尊貴不在榮耀、不在神蹟,而是他的死和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