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大齋期第五主日
 

約翰福音 12:1-8

本主日經文是有關耶穌被膏的記載,這件事件在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分別是馬太福音26:6-13、馬可福音14:3-9、路加福音7:36-50和約翰福音12:1-8。而約翰福音的版本卻有許多獨特的地方,首先故事的背景,從一開始,敘事者就提到耶穌被膏的時間,是逾越節前六天,地點是在伯大尼,就是他使拉撒路從死人中復活的地方;處境是一個宴席,耶穌此時是和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一起,明顯地故事鋪排是把耶穌受膏和拉撒路從死裏再次活着的事連起來,因在前一章11:2「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弟弟」,已預先提到馬利亞膏耶穌的事;同時,其餘的三卷福音書並沒有表明膏耶穌那位女人的名字。另一個約翰福音獨特之處,耶穌受膏是在慶祝拉撒路復活的時候,而耶穌卻一步步走向死亡。因為在這故事提到:「那時,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下令,若有人知道耶穌的下落,就要報告,他們好去捉拿他」(11:57),之後就提到「於是眾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12:10)因耶穌行了這個神蹟令許多人都跟隨他。

這裏看到馬利亞膏耶穌,是為他的死和埋葬作準備,在整間充滿宴樂的房間裏,似乎只有馬利亞認識到耶穌即將面對死亡,縱然她未必明白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要回到父的身邊的道理,她明白此時此刻是與耶穌分離的時候,用行動流露她對耶穌真誠的愛,馬利亞不但超越一般人看待財富,香膏的價值更是超過普通工人的一年的年薪。馬利亞超越一般人的期望和眼光,她用頭髮去抹乾耶穌的腳,代表她和耶穌的親密關係;專注和輕撫代表一份無比的愛,是超越許多世俗的眼光,但這個愛的表達卻令到一些人的注視和不安,心中產生許多疑問,甚至責備。

相對於馬利亞,猶大是「魔鬼」的代表—耶穌回答他們:「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耶穌這話是指着要出賣他的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說的;他本是十二使徒裏的一個(6:70-71),他代表一個虛假的門徒。在這裏他用了一個非常正確的理由去批評馬利亞,那極珍貴的香膏很昂貴,可以用來幫助窮人,他其實是貪婪和為自己,而馬利亞則是願意奉獻和完全的信靠。猶大看不過眼而高調介入。面對猶大的反對和質疑、用了賙濟窮人的大道理,對馬利亞的行為作出強力的挑戰,耶穌卻柔和地回應:「由她吧!她這香膏本是為我的安葬之日留着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但是你們不常有我」,這裏耶穌沒有否定幫助窮人(申15:11),清楚提到香膏是留給他的死,膏他的屍首,而馬利亞膏耶穌的腳,這香氣充滿整個房子,把耶穌的死和拉撒路在墳墓中臭了作出一個強烈的對比;馬利亞為耶穌的腳抹乾亦預表耶穌在受死的前夕為門徒作榜樣,為他們洗腳,使我們看到馬利亞是門徒的典範,彼此洗腳及抹乾是耶穌的命令,亦是門徒與耶穌聯合的象徵。

伯大尼的馬利亞說出三件事實:死亡是真實存在是人不能超越的分離,愛比死亡更有力量,上帝的愛在耶穌的死之上得到勝利,耶穌職事的焦點是他在十字架上得榮耀,使萬人得救的時刻,他深深明白自己的使命,而這一切皆是源於愛,就如馬利亞愛他一樣。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