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四主日
 

路加福音 10:1-11,16-20

緊接上主日福音經課路加福音9:51-62,本主日福音經課是路加福音10:1-1116-20,從9:51起,路加福音用了十一章的篇幅去敘述耶穌去耶路撒冷的旅程,在路途上他怎樣教導門徒,談到門徒如何能把天國帶到人間。從一開始,耶穌的旅程就充滿一份催迫感,「耶穌被接上天的日子將到」,耶穌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使命,「他決定面向耶路撒冷走去」;然而,從他開展旅程的那一刻,他就面對敵意和誤解,撒瑪利亞人不接待他(9:52),但耶穌卻以開放和寬容的態度去回應,更責備那兩位心中充滿報復心的門徒,而往別的村莊去了。

本主日的經課是有關差遣七十二位(七十)使者的準備,有學者看到 9:57-10:24有以下的結構:

A 耶穌是一個滿有人性的人子(9:57-62

 B 七十二位使者得到接待(10:1-9

  C 七十二位使者被拒絕(10:10-16

 B’七十二位使者在喜樂中回來(10:17-20

A’耶穌乃是創造主的兒子(10:21-24

因此,今天的經課主要是有關七十二位使者的職事(當中10:11-15是沒有包括在當中的),這些資料在其他福音書沒有記載;許多學者視差派七十二(七十)位使者,一方面是回應在9:52中:「他(耶穌)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這些使者是為耶穌的工作作準備,象徵了基督的福音臨到整個世界,因為在創世記第10章描述當時世界的民族共有七十,而在七十士譯本卻是七十二,因此,在這裏這七十二位使者是帶着使命,被耶穌差遣去向所有民族傳遞救贖信息。

同時,在舊約傳統中,摩西委派了七十位長老,但在民數記11:26提到有兩個人仍在營裏,一個名叫伊利達,一個名叫米達,因此總計是七十二位,他們充滿上帝的靈去協助和分擔他的工作(出18:13-27及民11:16-30),這些長老分擔了摩西的牧養、行政及判官的工作,而耶穌差派這七十二位使者亦肩負了和平的使者及審判者的角色。

10:2-4是有關使者的使命、工作目標和紀律,亦是他們心理上的準備;其中的重點,乃是一切皆是源於上帝;使者只是去收割主的莊稼,他們是工人;他們將會面對充滿敵意的環境,有許多危險的挑戰;另一方面,他們不要為到生活的需要而擔心,使他們認識到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惟有完全倚靠上主,亦不要在路途上因向人問安而耽誤了行程。

10:5-7描述了使者的工作,是把平安帶到那些願意接待他們的人的家裏,代表這些人是接待耶穌和他的福音,而平安就會臨到他們家中。另一方面,這些接待使者的人亦要把他們所領受的,以行動作回應,去接待使者,供應他們的需要。但使者是不可以選擇去哪一家,以免他們為到去得到更好的供給,而由這家搬到那家。

10:8-12說明接待使者是象徵上帝的救恩臨到那地方(城),為那地方帶來醫治,就是上帝所帶來的平安,象徵上帝的國臨近;然而在互相接納所帶來的平安,亦同時潛在一個被拒絕和排斥的處境,突顯了使者的另一個角色—審判者,這審判的表達是擦去腳上的塵土,因為不接納基督的地方,就是屬於撒旦的境地,會帶來完全的毀滅和被棄絕,所以使者不可以讓這地的泥士沾染他們。

最後在10:16-20,耶穌向門徒宣告,他是帶來的救恩和平安,人仍可以抉擇是否接納,而這決定是非常的重要,因會帶來完全極端相反的結果,但耶穌卻應許,縱然面對人的拒絕和敵意,七十二位使者是有能力去打敗撒旦和邪惡力量的;耶穌強調因他的名給了他們權柄去克服靈界的力量,而他們的名字將會記在生命冊上。

從耶穌差遣使者,看到使者是為耶穌準備道路,更要專心一意作工收割主的莊稼,他們不要為到自己的物質生活而憂心,所有皆要倚靠上主,而更願意接受別人的供給;這使我們看到和平使者所倚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上帝的能力,從而他們可以歡喜快樂地事奉,今天你是否接受上主的差遣,以行動去把和平帶到世界之中?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