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六主日
 

路加福音 10:38-42

路加福音第10章至19章,記載了耶穌在踏上耶路撒冷旅程,為門徒闡釋天國奧義及使命。今天所讀到耶穌與馬大、馬利亞的對話,向門徒及早期教會群體分享了事奉的「聚焦」,並思考信仰中「核心」的課題。這也是寫給每一個在忙碌中感到疲憊、在事奉中感到焦慮的現代信徒。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待辦事項的清單永無止境。工作、家庭、學業,甚至為教會的事奉都常有一個聲音,催促着我們「再多做一點」、「再做得好一點」。或許我們成了現代的「馬大」,懷着良善的初衷,卻在忙碌的漩渦中迷失了。經文一開首記載馬大的殷勤形象。她「接他到自己家裏」,原文的意思是她熱情、慷慨地歡迎耶穌。馬大是一位行動者,一位願意捲起袖子、為耶穌擺上自己的服事者。她所做的是「伺候」,在新約中是一個極其尊貴的詞,所指的是「神聖的事工」。然而,美好的服事卻悄然變質。經文用了一個傳神的詞來描述馬大的狀態:她「心裏忙亂」。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被四方八面地拉扯」。可以想像馬大本應是這場服事的主導者,但她卻被無盡的瑣事——預備食物、安排座位、招呼客人從四面八方拉扯着,完全失去了內心的平安。當服事與信徒的初心,那份甘於服侍的愛脫節時,就生了抱怨。馬大的說話:「主啊,我的妹妹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有學者說,這包含了三個抱怨時的舉動:(1)  論斷他人:「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她將自己的壓力歸咎於妹妹的「不作為」,使她「一個人」。(2)  質疑上帝:「你不在意嗎?」她將矛頭指向耶穌,暗示他的不公,對她的辛勞漠不關心。(3)     試圖操控:「請吩咐她來幫助我。」她試圖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耶穌身上,希望耶穌滿足她的計劃。這些舉動何嘗不是我們許多人的寫照?當我們在事奉中耗盡心力,卻感到孤單無援時,委屈與疲憊足以吞噬我們起初的熱情,甚至讓我們開始質疑我們所服事的這一位。那時,馬利亞在哪裏?她在「主腳前坐着聽他的道。」這在當時的文化背景是顛覆性的。一世紀的猶太社會,「在某人腳前坐着」並非隨意的姿態,而是成為一名拉比(老師)門徒的專門術語和標準姿勢。這是一個通常只為男性保留的領域。因此,馬利亞的選擇,不僅是尋求教導,更是跨越了性別的藩籬,選擇了一個門徒的身份。她的舉動表達了沒有俗事,比領受主的同在、聆聽他的話語更為重要。「聽他的道」是未完成式時態,表示一個持續不斷的動作。她不是偶爾聽一兩句,而是全神貫注、不間斷地沉浸在耶穌的教導中。她這種專注、持續的聆聽,與馬大那被四處拉扯的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馬大帶着她的抱怨來到耶穌面前時,主的回應溫柔但一針見血。他呼喚「馬大!馬大!」,非嚴厲的斥責,而是一種充滿關切與溫柔的喚醒。他直指她的狀態:「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耶穌看穿了她的外在忙碌與內在風暴。於是,耶穌提醒:「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這「一件」不可少的事,就是一切的根基,是所有「許多的事」的磐石,就是來到主面前,與他連結,從那裏汲取生命。耶穌肯定了馬利亞的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福分」這個詞,在舊約中常指分配產業時所得的「一份」。詩人曾宣告:「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詩16:5)。馬利亞所選擇的不是一頓會被吃完的飯菜,而是一份永恆的屬靈產業主自己。是任何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奪去的」。這個記載並非要我們在「成為馬大」或「成為馬利亞」之間作一個選擇。而是邀請每一位「馬大」,去尋回內心的「馬利亞」。這深刻教導我們關於優次的真理:在我們為主奔波勞碌以先,學習先安靜地來到主的腳前。與主的關係(Being)永遠先於為他的工作(Doing)。耶穌並非要我們停止服侍,乃是邀請我們將服侍建立在一個更穩固的根基之上。這根基就是那「不能奪去的」上好福分。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