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二主日
 

路加福音 14:1,7-14

今日的福音經課,耶穌應邀到一位法利賽人領袖的家中吃飯。這絕非一場尋常的友好餐敘,而是瀰漫着窺探及殺機(路14:1)。

耶穌首先將目光投向了同席的賓客。他「見所請的客人選擇首位」(路14:7)。這一個「選擇」的動作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充滿競爭的圖畫。在當時的文化中,筵席的座位安排是展示社會地位與個人尊榮的舞台。能坐上離主人最近的位子,不僅意味着舒適,更是對其身份價值的公開認可。因此,這場爭奪首位的競賽,實底是對世俗尊榮的渴求。

於是耶穌講了一個比喻。表面上好像是一套高明的社交策略,就是與其冒着被公開羞辱的風險去搶佔首位,不如先選擇末位,再由主人公開邀請晉升上座,從而贏得更大的光榮。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便會完全錯失耶穌教導的核心。耶穌的目的不是教導我們一種「以退為進」的手段去更巧妙地賺取世界的尊榮。這比喻真正的鑰句在第11節:「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甘卑微的,必升為高。」這裏的「降卑」與「升高」,其動詞為被動式,這意味着行動的主體不是出於人,而是來自上帝。在天國裏,一切尊榮的來源,並非來自於自我的奮力爭取或他人的認可,而是來自於上帝親自的賜予。

「自甘卑微」就是一種如實的自我認知,就是誠實地站在造物主面前,承認我們的一切—才幹地位、財富,甚至生命—都源於上帝的恩典。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之所以能安然坐在末位,並非出於偽裝,而是因為他的價值觀牢牢地恆居在上帝不變的愛中,不再需要從變動不居的世俗座位排序中去尋找肯定。

我們生命中的「首位」是甚麼?是辦公室裏更高的職位?是教會中的某崗位?還是教友、社群媒體上更多的點讚。我們是否不經意間也參與着這場爭奪「首位」的遊戲呢?耶穌呼喚我們要從這場永無止境的競賽中轉向,將生命的焦點從「自我抬舉」轉向「向上帝謙卑」。惟有當我們放手不再為自己爭搶世界的位子時,才有空間看到上帝為我們預備的、那真正榮耀的位子。

在教導完「客人」之後,耶穌更大膽地轉向了「主人」—那位請他吃飯的法利賽人領袖。「你準備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耶穌所列出的這份「名單」,正是當時乃至今日社會,人際關係網絡的核心。我們的社交活動,常常建立在「互惠原則」之上:這是一種人情的投資,一種社會資本的累積。

可是,耶穌接下來開出的「理想名單」,卻徹底打碎了這種互惠邏輯:「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這四類人,不僅是社會的弱勢,在當時的文化中,更是被邊緣的一群。他們意味着在物質上絕無可能回報主人的、被視為是上帝所咒詛的,是被排斥在聖殿敬拜之外的。

與他們同席吃飯,意味着主人願意放下身段,跨越潔淨與不潔的界線,打破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社交常規,去擁抱那些被世界定義為「沒有價值」、「不值得投資」的群體。

耶穌的教導是對教會的命令。教會作為上帝在人間設立的筵席,我們的「賓客名單」是誰呢?是世界的,還是天國的?我們關懷的,是否停留在那些與我們相似、讓我們感到舒適、能對我們有所回饋的人?還是我們有勇氣效法主,刻意地、主動地去邀請那些被社會遺忘,那些無法為我們教會的增長、奉獻、聲望帶來任何「回報」的人呢?

耶穌在這場筵席中,並沒有因委曲求存而忍氣吞聲、或是諂媚奉承。他卻在這張充滿人間算計的宴席裏,洞悉了人心中的驕傲與排外,更藉此機會,發表了教導。在上帝的國度裏,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位份」?我們放眼在地上優越,還是天國真正的福樂呢?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