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七主日
 

路加福音 17:5-10

路加福音把整個耶穌在朝向耶路撒冷的旅程分成四個階段:9:51-13:2113-22-17:1017:11-18:3018:31-19:28,本主日福音經課是第二階段完結前的一個總結,在17:11「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中間的地區」開始第三個階段,而17:1-10就成了上一個階段的總結,這階段的主題是「誰能進入上帝的國?」(13:10),當中有許多耶穌和法利賽人的對話和對門徒的教導。

今天的經文的處境,「耶穌又對(他們)門徒說」(17:1),讓讀者知道耶穌的對象從16:14-31的法利賽人轉到他的門徒;從敘事的手法似乎法利賽人和門徒是在一起的,所以耶穌的教導不論是向法利賽人或是向門徒,他們都會聽到,就如耶穌在12:1提醒他的門徒要提防法利賽人的酵。因此,耶穌不論對法利賽人或對門徒的教導,都是一種提醒和警告,亦是建立門徒的教導。所以路加福音17:1-10可以視作一個單元:(1)不可令人絆倒,(2)饒恕,(3)微小的信心,(4)門徒的職份不是在乎回報;所以,今天耶穌的教導是要提醒門徒不要學像法利賽人,特別要關懷弱小的、接納罪人、要饒恕、要肯定那些沒有身份地位的人。

從第5節開始:「使徒對主說」,這裏用了使徒及用主來稱呼耶穌,代表他們是耶穌最親近的一群,向耶穌請求加增他們的信心,這裏就像他們的一句禱文,祈求耶穌—復活的主,一方面說出基督徒信心的根源是來自耶穌,他亦能維持他們的信心。使徒所祈求的信心,在路加福音中出了五次(5:207:9, 508:25, 48),當中強調信心不是個人擁有的氣質和能力,而是從信心所流露的行為,而失去信心就會帶來焦慮及恐懼。在這裏,使徒的請求,是在耶穌要求他們要照顧信心軟弱的人—小子,饒恕那些犯罪的弟兄之後,然而,使徒似乎感到困難,希望耶穌能幫助他們有這樣信心的表達。耶穌對他們的回應,是信心不在乎於大小,而是他們是否把他們的信心能發揮應有的潛能。從耶穌的象徵寓意,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連根拔起,栽在海裏』,它也會聽從你們。」從耶穌向他的最親密跟隨者—使徒的回應,他甚至對使徒有這微小的信心亦感到懷疑,向他們發出一個提醒,要他們時常倚靠耶穌才能得到信心。

7-10節耶穌用了一個比喻,當中以問題作開始,這條問題在希臘文文法上的表達是期望一個答案是「不會」,一個僕人在任何的時候都要服侍他的主人,完成主人所分派的工作;對僕人能完成工作,主人是沒有責任去獎賞他的僕人的。耶穌用了三條問題去突顯僕人的角色和他的本份及責任,而最後更要在完成所有的任務時向主人承認自己的卑微和一切皆是他應該做的。

由此看到,這段經文的主題是「遵守」,就如桑樹聽從那有信心的人的命令,連根拔起,栽在海裏;而一個僕人就是遵照主人所吩咐去做,在這比喻中強調僕人所做的事,主人不需要感謝他。這裏感謝不是社交上或禮貌上的態度,而是表達主人不是在某些方面欠了僕人,強調主人的身份和他們主僕的關係,意思是僕人不會因為忠於職守而成為了支配自己生命的主人。況且,「無用的僕人」不是說僕人是毫無用處,原文是無價值,可以理解為,主人看待一位忠心的僕人,是不會把他出賣來換取金錢的回報。

在此看到,路加福音提醒門徒信心不是以多少,而是從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上所帶來的行為;我們因知道我們在一切事上聽從上帝的吩咐,就不會使人跌倒,又能勸戒別人不要犯罪,又能饒恕不斷得罪你的人。故此,信徒的行為,不是出於期望得到上帝的獎賞,而是從我們確實知道上帝是我們的主,能成為上主僕人乃是他給我們最大的恩典,我們就能有信心,喜樂地去完成上主給我們的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