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廿二主日
 

路加福音 20:27-38

早在耶穌的出現已有撒都該人(Sadducees)的存在,他們原屬撒督(Zadok)祭司統系,可追溯至大衛作王的年代。因這樣的背景,在耶穌時代他們也成為以大祭司為首的統治集團的一部分,積極參與政事。他們與法利賽人之間存着很大的歧見,主要是因為他們採取較理性的信仰觀,只接納摩西五經為最高的權威,所以一直反對法利賽人認為有同等份量的,出至古人的口述傳統。其中有涉及復活的事,因為五經沒有明確提到復活的事,只屬口述的傳統,所以他們常就這個問題與法利賽人辯論。他們常以一個妻子同嫁七個兄弟的婚姻問題,挑戰復活的不可能性。他們一直認為這問題是無懈可擊的,所以也希望用同樣的問題挑戰耶穌。

其實這樣一個婚姻問題與復活的事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只是撒都該人認為這是有着今天所謂的「聖經根據」,便拿來把自己的思想硬套進去,也就曲解了經文原來的意思。要確實了解撒都該人提出的論據,我們必先要認識古代近東的婚姻傳統會是甚麼的一回事。首先,讓我們撇開現代婚姻講到的兩情相悅,其實古代婚姻制度的確立,很大原因是關乎男女雙方家庭的一種利益交易,生育是為了家族的延續,和遺產得到適當的繼承或轉移。我們可從猶太人的經典中找到這樣的思想,見於《次經.多比傳》,一人嫁七夫的故事也出自這裏。

《多比傳》是以故事形式帶領讀者走進生命的現實裏,從上帝與人的相遇中,認識自己,認識上帝,和人類在生活體驗所嘗到的甜、酸、苦、辣中,去領略上帝在其中的旨意。故事中有兩位重要的主角,男的叫多比,女的叫撒拉。他們各有自己不同的際遇,也有各自面對自身所遭遇的種種不幸和苦難。奇怪地,他們都向上帝祈求同一件事:求死。他們希望上帝快快收回他們的生命,其中女主角撒拉就是這樣向上帝求死,說:「祈求主使我好好的死,一生不再聽到辱罵的話。」而她所以受盡辱罵,是因為她先後出嫁了七次,但每次在與丈夫同房的晚上,一隻名叫亞司馬提的惡鬼就會出現,奪走她丈夫的性命。這不禁會令人覺得這個女人是名副其實的黑寡婦,專門奪取男人的性命。還有,她是活在婦女根本沒有自己地位的年代,丈夫死了,她該歸誰呢?她受不住人家的辱罵,便向上帝求死。像撒拉這樣的遭遇不是值得同情嗎?故事的結局是上帝出於憐憫,不但沒有讓她求死的意願得成,反賜給她一段美滿的婚姻。

遺憾的是撒拉不幸的遭遇在落到撒都該人手裏,竟被用作佐證以駁斥有關復活的事。他們為要顯示自己有理,便想到找耶穌,跟他理論,用上這個以色列不會不熟識的故事,問上耶穌:「在復活的時候,那婦人是哪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目的十分清楚,就是要耶穌啞口。但耶穌對着帶有惡意的提問,既不採取對抗態度,也沒有刻意迴避。首先,他提出復活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意思是人不能假設今世的事也能延至來世。對於復活的人,他們不僅和天使一樣,而且得重生成為上帝的子女,就是在上帝的國度裏根本沒有嫁娶的事,所以那婦人會是誰人的妻子這個問題就根本不會存在,他們的提問也就變得多餘,為問而問。

然而耶穌那會不知道單從這個解說而沒有相關的佐證,是不能令他們感到滿意的,所以他也來過引經據典。他知道撒都該人只接納摩西五經的傳統,所以他便引用摩西在《荊棘篇》的話反駁他們,指出摩西既然稱呼上帝為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就證明這些已死的人在上帝榮耀的國度裏仍然活着,否則摩西如此呼喚上帝是沒有意思的。所以結論是:上帝是活人的上帝,在上帝的國度裏,人都是活着的。既是活着,誰敢說沒有復活的事呢!

復活是對死亡的挑戰,它不是否定死亡,反而肯定死亡這個事實;但信主的人當講到自己是為主而死,其實他也在說:自己也為主而活,死而復活的意義也在於此。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