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二十章是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後在聖殿教導的記載。當時的祭司長、文士和長老都因耶穌超乎他們所想的教導而質疑耶穌的權柄(1-2),甚至藉納稅給凱撒的問題而加害他(20-22)。耶穌則以反問的方式—施洗約翰的洗禮從天上還是地上(3-8),和以信仰的焦點—上帝著重我們的生命是否焦聚於他,而非取決於單單個別的納稅事宜(23-26),作出回應。
今天的福音經課,就是承接耶穌回應了猶太人用異邦「神」(凱撒)的錢去納稅給異邦神(凱撒)一事,屬祭司派的撒都該人就以另一條神學問題:復活的意思,來挑戰耶穌,作出正面的交鋒!
首先,撒都該人(27)是不信有「復活」。有說這可能源自其中一部分猶太人的傳統觀念,就是相信並無死後的國度,魂魄只是在一個很基本的超意識中在現存的空間浮動。撒都該人以申命記廿五章5-6節(28)有關弟弟須娶歸天的哥哥之妻的律法為題問耶穌,此律法其中一個原意是為保障因丈夫逝去及沒有生子而喪失了生活依靠的寡婦而設。撒都該人利用此點,來質問耶穌在復活的國度中,一個曾先後有7個丈夫離世的婦人,該屬哪一個人的妻子(29-33)。因為撒都該人不信有復活,故此他們是以「現世」處境去應用在復活國度的處境上。
撒都該人用「現世」的觀點來挑戰耶穌,耶穌如何回應呢?首先,耶穌直接指出,「娶嫁」的確是「這世代」(現世)的事(34),但「現世」並不是人的終結。「那要來的世代」,即「從死人中復活」的世代,人是不會再死,而且全是上帝的兒子,只存有最親密的「父子」關係(36),所以不會有「娶嫁」(35)。這復活的國度,是在上帝眼中「配得」(35)的人才能進去。這裏所指的,並非進入復活國度有多麼嚴格,而是指出主權在慈愛超乎人所想像的上帝手中,而非掌握在當時的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所訂的法規上。
接着,耶穌引用撒都該人唯一信奉的《摩西五經》中的《荊棘篇》來指出,這本來就是上帝的應許和教導。《荊棘篇》(37),是指《出埃及記》三章至四章中耶和華和他的使者在何烈山上焚燒的荊棘中顯現,並與摩西對話的描述。當中耶穌用了《出三15-16節》中耶和華上帝告訴摩西他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因撒都該人不信有「復活」一事,因此人死後就不再存在,某程度上是暗指人死後是不會和上帝有任何關係。然而,耶和華上帝向摩西顯現,稱自己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在摩西的時候已不在人間,但耶和華上帝仍稱自己是他們的上帝,用撒都該人的觀念,唯一的解釋就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仍然是「活人」,但他們三人已不是「現世」的「活人」,那麼他們活在哪裏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在上帝的國度裏「復活」了,所以上帝就是「活人的上帝」(38)。
肉身的限制,的確讓我們對「死亡」有着絕望的恐懼,因死亡是看似使亡者與「現世」隔絕。然而,上帝是「活人」的上帝,在永恆的國度中,慈愛的上帝眼中所配得的憂傷痛悔的心,都在這國度中復活過來,並且有着超乎我們所想像的平安。今天,在諸聖日和諸靈日後的這個主日,讓我們懷着盼望和欣慰的心,追思已返回天家的亡者,並互相勉勵,在今生中,有主的平安,常與我們,特別在患難中,同在。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