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三一主日(聖靈降臨期第一主日)
 

馬太福音 28:16-20

作者 : 潘正行牧師

馬太福音的結尾刻畫了一幅圖畫,這圖畫很美麗,卻富有挑戰性。這幅圖畫簡而精地用幾個字來描寫。「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耶穌在馬太福音與門徒及眾人臨別時所作出的命令。整段耶穌的講話19,20節中出現了四個動作,分別是「去」、「使……作門徒」、「施洗」及「教導」,在四個動作之中,只有「使……作門徒」是動詞,其餘三個都是分詞;亦即是說,耶穌命令門徒「去」的時候,是要「使萬民作門徒」,作門徒的特徵就包括「施洗」和「教導」,突顯出整個命令的中心,在於使人作門徒這個行動。「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個景像呼喚着聽眾,包括門徒,包括眾人,亦包括你和我,要走遍世界各地,以行動傳揚上主的福音,使萬國萬邦的人,都能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看見列邦列國成為主基督的門徒當然美好,可是,這個景像對猶太人來說,亦是難以接受的景像。
事關,萬民一詞在希臘文原文用字是「πάντα τὰ ἔθνη」即「每一個/所有民族/國家」,字根為ἔθνος。英文Ethnic 就是由此希臘文演化而成。而ἔθνη 這個字除了可以翻譯為民族之外,更加貼切的翻譯,可以譯為「外邦人」。ἔθνος 一詞在新約希臘文聖經中出現過164次,當中有90處就是翻譯為外邦人。單是馬太福音ἔθνος 一詞就出現過15次。比如馬太6章32節,耶穌教導門徒不要憂慮時,就說「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都知道。」外邦人一詞就由ἔθνη翻譯出來。馬太20章19節亦然,耶穌預言自己會被「交給外邦人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他要復活。」最弔詭的是馬太21章43節,和合本修訂版的翻譯是「所以我告訴你們,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民。」此節當中的民,原文就是ἔθνος 即亦可譯作外邦人,因此耶穌就是說,上帝的國,因着猶太人的抗拒,會從猶太民族手上奪去,再交到那些結果子的外邦人手中。人之種族以及與上帝先前的約,在耶穌眼中不再重要,重要是這些人有沒有結果子。
若然ἔθνος更適切的翻譯是「外邦人」,那麼耶穌的命令對當時都是猶太人的門徒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你們要去,使外邦人作我的門徒。」一個如此的命令,想必使門徒有許多的反思,引申了許多的疑問。於信仰層面而言,耶穌是猶太人的基督,他為何亦會接納外邦人,使他成為外邦人的救主呢?若然外邦人也要皈依基督,那麼他們要成為猶太人嗎?就文化背景而言,我們作為猶太人,怎樣能把一個猶太背景的宗教,傳揚予非猶太背景的受眾呢?我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向他們講述我們的信仰呢?就宗教而言,當時的宗教都是連繫着一個特定的民族,我們如何想像一個跨民族的宗教,會是一個怎樣的景像?更加貼切的是,不同民族背景成長文化理念認知的人,若然都皈信同一位救主,加入同一個群體,我們又應如何平衡,如何包容不同人士的信仰表達與見解?畢竟耶穌不單是「吾等」的救主,更加是「彼等」的救主;不只是我們的上帝,更加是他者的上帝。
回應這些問題,耶穌給予門徒兩個界定何謂基督徒群體的指標。第一個是要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第二個則是要門徒把耶穌「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回應耶穌的命令,聖公宗五個使命標記(Five Marks of Mission)的第一和第二點,就是要對外宣告天國的福音,以及對內作出施洗、教導和培育。但要遵行耶穌的吩咐,就不可以只把耶穌的命令留於認知的層面,而要把認知化作行動,使命標記的第三點,學效耶穌以愛心服侍人的需要;第四點,努力轉化不義的社會結構;及第五點,維護創造的事跡,同樣總結着耶穌的教導。這五點都是教會宣教必需要走的五個方向。
但要為基督做點事,走宣教之路之前,或者我們更加需要的一日卜人學習彼此聆聽。基督教群體最容易導致分裂的,就是以個人對權威領導的詮釋,去支配他人的詮釋。但卻忘記了猶太人與外邦人,我們與他者,都是主的門徒,我們需要一起去尋索何謂「主所吩咐你們的」;我們更不應以自己的權柄去折服別人對上主的見解,因為真正唯一擁有天上地下所有權柄的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耶穌面前,我們都只是他的門徒。願意我們能帶着這夥謙卑互相學習的心,去實現耶穌的吩咐。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