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二主日
 

馬太福音 16:13-20

作者 : 葉子良牧師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是《馬太福音》記述耶穌在世工作的轉捩點。從此,耶穌便向門徒清楚說明,他往後的工作與門徒的想法會有極大的差異,他要上耶路撒冷走犧牲的路(21節)。
耶穌帶着門徒往加利利湖以北的地方走,來到凱撒利亞‧腓立比。耶穌就在這個約但河四大源頭之一班尼亞斯河源頭的所在地,詢問門徒兩個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13節)和「你們說我是誰?」接着便是彼得對耶穌身份的認信:「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16節)然後,經文記載耶穌向彼得說了一番話(17-19節),又囑咐門徒不可以對任何人說他是基督(20節)。
在思考這段經文的意思前,我們先要留意兩個從觀察和比較得出來的結果。首先,彼得的認信在這段經課中是突出和重要的,但由人所發出相近的認信,在《馬太福音》之中,其實早已在兩章前的經文出現(太14:33)。此外,如果我們把這段經文與其餘兩部共觀福音作比較,我們便會發現《馬太福音》記述耶穌對彼得的說話(17-19節),是另外兩卷福音書沒有記載的(可8:27-30;路9:18-21)。從這些觀察和比較可見,本段經文除了要正式宣布耶穌的身份,還有與耶穌的身份關係密切的信息需要傳遞。相信在上述《馬太福音》獨有的記載裏,我們看見「教會」這個鮮有在福音書內出現的名詞(除了此處,四福音中只有太18:17出現),就是與耶穌的身份關係密切的信息。那麼,信息的內容是甚麼?
首先,教會的基礎並非建立於其中的人比其他人更有智慧,更有洞見,更有信心和忠心。彼得作為發出「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個認信的人,福音書也沒有隱藏他的軟弱。他有看不清上帝心意的時候(16:22-23),有不能肯定認出耶穌的時候(14:28),也有失去信心和忠心的時候(14:30;26:69-75),這也是教會從古到今的寫照。但教會的基礎在於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他超越人類的歷史和人一切的限制,而且人的認信本身也不是出於人自己,是上帝給人的啟示(17節),是恩典。因此,教會應謹記這基礎,不因人的問題而放棄使命,也不因為人的工作成果而自滿,教會由始至終都依靠耶穌基督和恩典。
此外,教會對耶穌身份的認信,使教會必然會面對掙扎和衝突。耶穌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18節),已經預告了教會在往後的歲月裏,要面對敵對的勢力。教會宣認了耶穌是基督,是唯一的受膏者,換句話說,地上沒有其他人和力量值得教會去尊崇和跟從。當其他人和力量有耶穌基督以外的目標需要邁向時,教會與之出現分歧和衝突,實在不用感到意外。就連耶穌基督也要面對的(21節),我們作為跟從者,怎會例外?
縱然教會有軟弱和限制,也要面對敵對的勢力,但耶穌基督也預告了教會的勝利,而且讓它參與在重要的使命裏。彼得作為認信者的代表,承擔起天國的使命。在兩章經文之後,《馬太福音》記述耶穌基督對門徒的說話,內容與經課內的說話近乎一樣,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18:18)從「你們」可見這使命也是整個門徒群體 ─ 教會的使命。
香港聖公會教會政策文件裏,提到六個門徒的身份,其中兩個身份對我們理解及實踐這段福音經課的信息很有幫助。教會的根基是主耶穌基督,我們要注意自己「朝聖者」的身份,靠着恩典不斷尋索真理,透過聖經和教會傳統去明白和跟從耶穌基督。在這朝聖過程裏,我們必然會面對掙扎和衝突,我們要牢牢地記着自己是「禱告者」,追求靈命的成長,使我們可以成熟地面對各種挑戰,也在親近主的時候,得着安慰和信心。
如上文所述,凱撒利亞‧腓立比是約但河其中一個源頭的所在地,「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不單是每個信徒及整個教會的認信,也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泉源。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