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基督君王日(將臨期前主日)
 

馬太福音 25:31-46

作者 : 潘正行牧師

馬太福音25章裏寫到有三個關於人子耶穌基督再臨的比喻。第一個是1至13節的十個童女的比喻,第二個是14至30節的按才受託的比喻,今天要去誦讀的,就是萬民受審判分別綿羊山羊的比喻。福音書作者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些比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耶穌的再來比信徒期待的延遲了。原先在馬太福音16章28節耶穌曾應許「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有經歷死亡以前,必定看見人子來到他的國裏。」亦即有暗示說第一代信徒之中,有機會看見耶穌再臨的景象。可是等了又等,當第一代的基督徒都開始離世,而信徒群體亦受到一定程度的迫害。馬太福音的成書日期大約是公元90年左右,當時的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tian,公元81至96年在位)自封為「主神」,並要求臣民拜他。信徒畢竟會問,究竟這位救主耶穌是否已經離棄了我們,究竟這位救主還會否再臨拯救我們,究竟我們繼續跟隨他是否有意義。
馬太福音24章開始回應這些疑問。第29,30節談論到人子要來的預兆和景象,萬民要看見「人子帶着能力和大榮耀,駕着天上的雲來臨。」作為信徒,當他們感到好像等不下去時,作者就安慰他們,這「人子再臨」的事實必然會發生。而作為主的僕人,就必須要警醒,就好像主人若知道晚上有賊會來,必定會作好準備。信徒也同樣要作好預備,「因為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
至於怎樣做好準備就是整個25章要探討的事。在猶太文化的比喻之中,時常會用好與壞,忠心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聰明與愚昧的二分作為比喻的論述。十個童女,五個聰明,五個愚拙;三個管家,兩個忠心,一個又惡又懶;在今日的福音經課中,兩批羊,一批受到賜福,另一批要去永刑之中。三個比喻都與怎樣等待基督再臨有關,亦有相連之處。童女的比喻是要門徒時刻警醒,至於怎樣警醒就是如按才受託的比喻中論及到,要忠心善用上主所託付的家業,而何謂忠心善用,就是要使這個群體成為一個服侍人的群體。「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25:40)
關於服侍人,這段經文有三個很重要的提醒:
第一,服侍不可以假手於人,要親力親為。許多時,當基督徒,特別是現代的信徒,談到有否服侍弱勢群體,都會第一時間說,我那裏那裏有捐錢,我每月都有捐助某某機構,這個機構有做許多善事。聖公會教友或更甚,會認為教會有社服組織,因此社服的歸社服,教會就着重宣教教導的工作。可是當人子在榮耀裏去審判萬民時,他告訴這些綿羊,這個可承受創世以來為你所預備的國,是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浪在外,「你們」留我住。耶穌所強調的是一個你與我,人與人,面對面關係的建立。而這些關係並非可以用錢建立而成,而需要信徒實在的投入在這服侍之中。
第二,當人子宣布他的審判後,兩批羊都感到十分驚訝,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問「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見你渴,見你流浪在外?」可是他們的出發點就是天淵之別。對於綿羊而言,他們平日有向窮苦人這樣做,只是他們不知原來暗中是作了在人子身上,亦即是說他們本身是一個願意付出愛心的人(抑或應該說是有愛心的羊);但當山羊去問的時候,他們在訴說,其實我們都願意做的,只是我們沒有看見你有需要。這樣可以看出他們的願意其實亦並非發自內心的自願,而是看到是否對自己有利而去付出。若然我看見主人有需要,我必然第一個去幫助你,但主人卻問你,你看見其他人有需要時,為何你不出手相助?耶穌渴望他的羊不是因為見到有利益,或害怕刑罰而才選擇去做或不做,而是希望我們能夠發自內心,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或羊)。
最後,第三點比喻提醒我們於服侍者與被服侍的對象之間不應有高低之分。這是我們很容易落入的迷思,認為我有能力,我去服侍人,而他要被我服侍因為他有所欠缺。但耶穌說當我們把「這些事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第一,這個最小的,與你都是人子的弟兄,你們在身分上原沒有分別。第二,當你願意服侍他的時候,你正在服侍的其實是人子,因而在地位上,這位被服侍者比你還要高。耶穌渴望我們能夠懷着一個謙卑的心,看到我們所服侍的都是上主的弟兄。
願意我們能夠在將臨期快要來到之際,學習警醒,學習善用家業,學習服侍弟兄的功課。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