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聖靈降臨期第十四主日
 

約翰福音 6:56-69

作者 : 張樹萱牧師

教會合共用了五個主日來研讀約翰福音第六章,而且反覆圍繞着耶穌基督就是從天上降下的「天糧活水」。今日或許應該和大家作一個總結。總結前先了解一下以色列人與「嗎哪」的奇妙關係。
猶太人的先祖在埃及為奴受苦,祈求上帝的幫助。上帝就差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在進入迦南應許地方之前在曠野中徘徊了四十年之久,得到上帝特別的照顧,使他們更認識和信靠這位獨一真神。過程中整個民族得到學習和鍛煉,同時也反映出細小的猶太民族在歷史中得蒙上帝豐盛恩典的歷程,在猶太人中歷代不忘。
上帝按時按需要給人供應
「耶和華對摩西說:『看哪,我要從天降食物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集當天的分量。這樣,我就可以考驗他們是否遵行我的指示。到第六天,他們預備食物,所收集的分量要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出埃及記16:4-5)
「嗎哪」特別之處,就是平日都只能保存一日,第二日就變壞不能再吃。但奇怪在上帝吩咐之下,在安息日以色列人多取的「嗎哪」,又可以吃多一日。可見上帝是按人的情況和需要,有秩序的供給各人。上帝愛人的心確實無微不至。
上帝的話作準則
「『以色列家給這食物取名叫嗎哪,它的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吃起來像和蜜的薄餅。』『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入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吃嗎哪,直到迦南地的邊境。』」(出埃及記16:31,35)
大家最喜歡日日食的餸菜是甚麼呢?最長的日子又食了多久呢?
上帝差遣耶穌
從上帝賜「嗎哪」帶給以色列人的教訓中,我們認識到這位上帝有兩個最基本的意義,就是上帝愛人細心貼身外,上帝的話語帶來一切能力和改變。
約翰福音六章開始時耶穌先用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為食」的群眾想擁他為王。耶穌就試圖調校他們的焦點,就是一切都源於上帝,一切恩典,皆是從上帝而來。耶穌宣示他就由上帝所差,「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他直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絕不飢餓;信我的,永不乾渴」(35),這種可以令人不再飢餓的天糧,永不乾渴的活水,當然人人都想得到。但當耶穌說「人若吃這糧,必永遠活著。我為世人的生命所賜下的糧就是我的肉」(51),周圍的人就有點不安。耶穌再三強調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永生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怎樣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56-57),似乎吃耶穌的肉和喝他血的人,成了得永生的標記,這到底是甚麼道理呢?
歷代信徒和神學家也不斷思考,「食耶穌的肉,喝基督的血」的意思。簡單而言可成三種主要思想:
A. 獻祭代贖: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獻上一次完全的贖罪祭,這種犧牲和代贖的概念,從人類開始到以色列人的祖先,就已經在歷史及世界各地出現。所以耶穌被殺害,犧牲在十字架上去救贖世人。他的肉和血被獻上,為世人而捨棄了。
B. 聖餐意義:近代釋經學者,福音派兄姊的主流思想,認為吃渴人的身體並非聖經本意。因為這種「食人肉渴人血」的思維與整體聖經的意思和基督教信仰並不協調,所以耶穌的肉和血是喻意在聖餐禮時所吃的餅和酒。但這種以紀念耶穌的犧牲,把聖餐中的餅和酒,簡單地象徵了「耶穌的肉和血」,這見解雖無不可,但卻容易使人忘記信仰中的神聖和奧秘的事。正如我們在聖餐禮中也指出,「求你使我們認識到,我們來到聖桌前,不單為了得安慰,亦是為了增加服侍你的力量;不單為了得寬恕,亦為了更新自己。」我們又如何理解那象徵性的紀念能帶來更新和復興的力量呢!
C. 中庸合一:我對天主教教義未有深入研究。但從這段經文的描述中,多一點理解他們在聖餐禮中對餅酒變質成為耶穌基督聖體和寶血的堅持,因為聖經中明顯地直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54)。如果我們從這種角度看,對於天主教兄姊在聖餐禮中對聖體寶血的重視和堅持,會否應給與多一份尊重呢?我們對基督的犧牲又是否應該多一些感性的投入呢?
上帝的說話誰敢不從?
總結各種解釋、評估各種意義之後,我們須承認和相信有很多事情現在仍然無法完全清楚明白。當日以色列人在收集「嗎哪」時不明白到底為甚麼,今日也無人敢說已經完全了解通透聖餐餅酒的意義;祈禱和讀經如何能幫助和更新教會一樣。我們只憑着對上帝說話的信心來依靠上帝的應許。上帝既然叫我們「吃耶穌基督的肉,喝他的血」,我們就應「如此信,如此行」吧!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