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大齋期第四主日
 

路加福音 15:11-32

作者 : 劉子睿牧師

大齋期第四主日的福音經課(丙年),是路加福音十五章11至32節,大家耳熟能詳和一般人稱之為「浪子的比喻」的一段經課。這段經課,又有人會稱之為「慈父的比喻」,這故事和路加福音十五章1至10節中另外兩個比喻,可以連成一氣。
這兩個比喻分別是「迷羊的比喻」(1至7節)和「失錢的比喻」(8至10節),兩者除了把重點放在失去的層面外,亦同時重視失而復得的喜樂。從失去的角度來看,十五章11至32節的中心人物便會是「浪子」(故事中的小兒子),但從失而復得的角度來閱讀,父親的角色在這段經課又同樣是核心!
路加福音十五章的鋪排,很明顯地是針對法利賽人和文士對耶穌的質疑與挑戰。法利賽人和文士認為耶穌與稅吏和罪人親近(路十五1-2),是違背了當時的宗教禮儀傳統,破壞了猶太人祖宗的規條!不過耶穌完全明白他們背後議論的動機,是一種自義和自恃的高傲心態,一方面以審判的眼光去看稅吏和罪人,另一方面又以挑剔的態度去看接納這些人的耶穌!
耶穌為了回應他們,便一口氣(這是路加特有的敘述)把三個有特別意義的比喻陳述出來,從「迷失的羊」、「失落的銀幣」一直引伸至「浪子」,都強調失而復得其實是生命中的最大禮物,藉此說明罪人的悔改是信仰最珍貴的意義!法利賽人和文士以自義的心態去拒絕罪人,路加福音十五章25至31節中的大兒子,便說出了他們的心聲,拒絕小兒子回轉歸家的愉悅,大兒子以生氣來回應,其實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但亦反映了真實的世界。
整段福音在20至24節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散盡家財的小兒子決定動身回家,而離家尚遠時,父親已出來擁抱他和親吻他,並且給他代表兒子名分和地位的衣服、戒指,以及象徵自由人的鞋,又宰小肥牛來設宴慶祝,這就是上帝的心懷!
上帝一直像這位慈父,在等待罪人的回轉,今天我們怎樣去看仍未接受福音的人呢?在大齋期我們更加應該反省這個問題,千萬不要是大兒子啊!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