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香港聖公會 > 經文淺釋 - 顯現期第六主日
 

路加福音 6:17-26

作者 : 鄧翊匡牧師

今天是顯現期第六主日,福音經課選自路加福音六章19-26節,被喻為「平原寶訓」(直至49節)。我們一向都較注視馬太福音五章1節至七章29節的「登山寶訓」,一來「登山」的記述較詳細,二來當中還包括我們常掛在口中的「八福」(太五3-10),故此「平原寶訓」相對比較不被重視。然而,若我們細閱,會發現當中對我們有很獨特的提醒,就讓農曆新年之始,我們細味一番。
經課一開始就說耶穌和十二使徒及其他門徒下山,站在一塊平地上(17a)。馬太福音的「登山」,是頗「猶太教」的傳統。此外,馬太福音作者亦可能着意塑造耶穌像「摩西」般在山上領受十誡並宣讀的情境。然而,路加着重向外邦傳福音,故此耶穌在平原,一個外邦人會到的地方,所以除了猶太人,還有不少從推羅、西頓的外邦人也來聽講道和求醫治及趕污靈(17b-18)。這也是路加第一次記載外邦人來聽道,或許是承接六章1-11節法利賽人對耶穌的質疑,以致耶穌選十二使徒將福音開始傳揚的續集。而事實上,「眾人」似乎被形容為視耶穌是「醫者」(因大家都想摸耶穌而得醫治)多於「傳道者」(19),故此在20節之後,就是平原寶訓的教導。
首先,耶穌論及三群有福的人:貧窮的、飢餓的和哭泣的(20-21)。對貧窮人的描述,是呼應馬太福音5五章3節的「心靈貧窮的人」—即是唯獨依靠上主,覺察只有上主能幫助的人,因為「上帝的國是他(你)們的」。對飢餓人的描述,呼應馬太福音五章6節「飢渴慕義」的人—「義」,順服上帝的人神關係;在不均的社會現況中,上帝必使這些順服上帝的人飽足。「現在哭泣的人」呼應馬太福音五章4節「哀慟的人」,不同的是,這裏說「將要歡笑」,馬太福音說「必得安慰」。總括而言,上述三福,耶穌呼應他在四章18-19節引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來引證自己就是彌賽亞,而且是為受苦人而來的救世主。
接着,22-23節,不論是耶穌時代,或是路加寫福音書的時代,都是信眾的真實處境:被逼迫。而耶穌正正指出,傳福音時,聽福音的會因被照出內心的黑暗(如法利賽人)而憎恨辱罵信徒(22)。耶穌指出,這正正也是舊約時代真先知所面對過,就是被以前的人民和王所討厭的(如耶穌最後的情況)。
24-25節的「三禍」是20-23節「三褔」的相反,這是路加福音的寫作特色:處境大逆轉。這裏是假設當時藉着假的教導而使自己現在看似有福的人(路十一42-46)。這些假先知,因為講「好話」(使人和自己看不到自身的陰暗),所以被推崇和恩寵,如當時的法利賽人和文士。
讓我們想想,現在自己有甚麼陰暗面,被真光照耀着?請緊記,那是「福」!

上一篇經文淺釋   返回   下一篇經文淺釋